真真正正是時勢造英雄。
他發現格蘭特走路一瘸一拐,關心地問道總司令是否貴體微恙?
格蘭特苦笑,別提了,我是被座騎給顛了下來。
這可是大新聞——須知格總司令天賦異稟,九歲就能夠給人馴馬賺錢,現在居然會折在一匹牲口手裡。
格蘭特說,是啊是啊,被淹死的都是自以為水性好的。
兩人說笑了幾句,關卓凡覺得。這個以敏感、內向、不合群聞名的人也不是那麼無趣嘛。
轉入正題,格蘭特首先表示堅決支援田納西戰區對麥庫克和克里騰登的處理。然後詢問敵情。
關卓凡介紹,據偵察,南軍又獲得了增援,大約是一個師。現南軍總兵力應在八萬五千左右。
休整補充後的南軍的動向比較奇怪,走兩步,停兩步,左兩步,右兩步。一直和查塔努加保持著一個安全的距離,沒有什麼大的動作,就是時不時這麼晃一晃。
關卓凡判斷,南軍並非在故布疑兵,而是還沒想好該怎麼辦,想喝熱粥,又怕被燙著。因此舉棋不定,猶猶豫豫。甚至,統帥部內部可能產生了某種分歧。
格蘭特靜靜地聽著他的分析,沒有出聲,半晌,點了點頭:“我同意你的判斷。我軍情況如何?”
情況不錯。
昆布蘭軍團已經基本恢復了戰鬥力。
松江軍團的炮兵團已經建立起來。形成初步戰力。
位於城東、奇克莫加戰役時以為丟定了的傳教士高地還在手裡。
關卓凡說:“不過對於傳教士高地,我有一個特別的想法。”
關卓凡的建議是:放棄傳教士高地。
格蘭特的眉頭皺了起來。
這個想法還真的夠特別。
傳教士高地一向被視為查塔努加東部屏藩,如果丟失,查塔努加東邊即無險可守。敵人在山頂架起大炮,炮彈可以直接打進查塔努加城內。真所謂“居高臨下。勢如破竹”。
但這只是一個“理論上的說法”。
關卓凡和炮兵教導隊的湯姆。安德森少校多次實地勘視傳教士高地的地形,安德森認為。傳教士高地山頂的大部分割槽域並不適合佈置炮兵陣地。
大炮的架設是有種種特殊的要求的,口徑愈大、射程愈遠,要求就愈苛刻。
要有基本平整的土地,炮位之間要有合適的距離,地面的土質既不能太軟也不能太硬……等等。傳教士高地北低南高,山脊的高度隨著走勢,一直在不斷變化,幾乎找不到一塊真正適合大規模架設大炮的地方。地面支離破碎,炮位的合理間距無法保證。兩門炮之間的距離過長,難以執行齊射的口令;太近,先相互震翻了。
還有,那個時代的火炮炮身還無法像後世的火炮那樣自由轉動,對射擊角度等也有特殊要求,複雜的地形也會大大限制火炮的架設。
而且,口徑最大、射程最遠、威力最大的炮因為太重,根本不可能搬得上去;能搬上去的,只能是一些中小口徑的火炮,並且還得先拆卸開,運上去之後再重新組裝,十分費時費事。
因此,南軍如果拿到傳教士高地,肯定是要在山頂架設火炮的,但安德森少校判斷,對這些火炮,“我軍完全能夠承受”,也即根本不能對北軍造成實質性的損害。
就算偶爾有幾發落到查塔努加城內,也是射程的極限,一點準頭也沒有了的。
至於失去傳教士高地,城東即無險可守,這是事實,問題是我軍的戰略目標不是守,而是攻,是要以查塔努加為餌,聚殲南軍西線主力於城下。
現在查塔努加附近已經集結了八萬五千的南軍,這是邦聯在西線最大的一支部隊,這塊到了嘴邊的肥肉絕對不可放過!南軍現逡巡不敢前進,只怕久拖生變,何不以傳教士高地為餌中之餌,釣起這條八萬五千人的大魚?
傳教士高地全長不過六英里,對一支八萬五千人的大軍來說實在不算寬敞,南軍進駐後會發現,為了居於地利,手腳反倒被困住,難以施展。北軍因而取得相對的兵力優勢,聚而攻之,可望收功。
只是這個“攻”,是自下攻上。
仰攻高地,聽起來困難,但關卓凡以為,這正可發揮北軍尤其是軒軍的優勢。
北軍裝備後膛槍的比例高於南軍,軒軍更是全軍裝備了後膛槍。後膛槍和前膛槍相比,除了裝彈的速度更快——意味著更大的火力密度,最大的優勢是可以低姿裝彈,包括蹲姿甚至臥姿,這樣,士兵們便可以選擇更多的障礙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