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76部分

關卓凡到了旅順口,登上雄偉的黃金山,放眼望去,不由心醉神迷,真正是“天下形勝”!

對面——西南方向。是巍峨的老鐵山。這座老鐵山。伸出了一個半島。和關卓凡腳下的黃金山,夾海相對,兩山之間,不過三百米的光景,這就是所謂的“旅順口”,也叫“獅子口”。口開向東南,口內,就是他“藏嬌”洋美人的“金屋”。規劃中的旅順軍港了。

更絕的是,這個半島又向港內伸出了一條幹灘,這條幹灘呈反“s”形,形成了一堵絕佳的天然大防波堤,同時,也自然而然地,把全港分成了西港、東港兩部分。

因為這條幹灘的關係,這個半島叫做“老虎尾半島”,幹灘,就是那條“老虎尾巴”了。

港內水域廣闊。不凍不淤,隱蔽性和防風性都極好。而且,因為“老虎尾巴”的關係,西港簡直就是一個內湖了。

旅順口寬僅三百米,以關卓凡粗淺的航海知識,也曉得,航道不會超過一百米,就是說,大型軍艦,每次只能進出一艘,加上兩邊山上設定的火力點,絕對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啊。

天底下去哪裡找這麼好的軍港?!

關卓凡幾乎第一時間就意識到,這個旅順軍港,根本不可能從海上攻破,防衛重點,全在陸地方向,要全力以赴地進行“要塞化”!

日俄戰爭,日軍拿下旅順口,前前後後,差不多花了整整一年;甲午戰爭,日軍攻取旅順口,滿打滿算,不過五天。而且,這五天是佔領整個旅順地區的時間,真正打旅順軍港,從早到晚,不足一天!

你妹的!

旅順軍港陸地防禦的自然條件其實相當優越,外圍的天險,內圈有大孤山、小孤山,外圈有狼山、橫山,這些天然屏障,都可對之進行“要塞化”,日軍必須一道一道屏障,全部突破之後,才能直接威脅軍港。而這些堅固設防的高地,每一個都需要付出非常沉重的代價,才可能攻克。

即便所有的外圍天險全部失守,還有旅順軍港本身這個最大最堅固的要塞呢!

怎麼可能把仗打成這個樣子?!

猶如千兩黃金,當做一貫銅錢花掉了。

李鴻章籌辦的海防,旅順和威海衛一樣,都是扁平化的網格,只知道“佔路”,不知道“佔勢”;“網眼”過大,兵力和火力過於分散;只有“打擊”概念,沒有“抗打擊”概念。整個防禦體系,本質上還是平原地帶的戰役防禦、城鎮防禦的思路。潛意識中,把自己的未來的敵人,當做發捻一類角色,乃以此籌劃進退攻防。結果戰端一開,沒有一處經得住日軍的高強度打擊。

沒有統一指揮,各部派系駁雜,將無戰心,兵無鬥志,更不必說。

說到底,原時空旅順口的中**隊,不論手裡拿的是什麼武器,從軍事指導思想,到部隊架構、作戰訓練,還是不脫農業社會軍隊的底子,硬碰真正的近代化軍隊,自然就要散架。

甲午戰爭相關史料,關卓凡只要看到“中**隊英勇作戰,奈何寡不敵眾”一類敘述,就難免想吐。

知恥才能後勇,總是這樣理解、粉飾自己的失敗,怎麼能夠真正雄起?!

好吧,本時空,看我的。

關卓凡視察完旅順,即南下威海。

旅順在遼東半島最南端,威海在山東半島最東端,這兩點連成一線,就是渤海和黃海的分界線。關卓凡想,在我的手裡,這條無形的分界線,必成為中國海防的最後的不可逾越的“紅線”。

膽敢越線者,死。

剛到威海,好訊息送了過來:美國政府終於同意,徵日的中**隊登陸馬關的時候,由護航的美軍艦隊,“提供炮火掩護”。

本來美國人希望,日本天皇也能夠釋出一道“敕許”,批准幕府向美國政府“借兵”。但這個實在做不到,以孝明天皇對“洋夷”的深惡痛絕,就算把刀子架到他的脖子上,他也未必肯籤這個字。

可沒有個“正當程式”,美國人就不好和長州藩翻臉。畢竟,前不久,英法美荷四國艦隊和長州藩簽了《下關條約》,這才過了大半年,“墨跡未乾”呀。

最後美國人想出了這麼個辦法:“護航”階段,美**艦自然掛美國海軍旗;艦隊進入馬關海峽之後,美**艦改掛中國海軍旗,這樣,還是中國人和日本人打,就不算美國政府直接介入日本內戰了。

裡子總是比面子重要的。

等等,中國海軍旗?是那面三角形的“綠底黃帶黃龍旗”嗎?

想哪兒去了呢?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