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安案塵埃落定前不是議論大政的好時機,一直隱忍不發,等到安德海終於變成了內務府慎刑司裡的一塊爛肉,乃第一時間,上奏請修鐵路。
關卓凡在奏摺中說道:“鐵路之利,於漕務、賑務、商務、礦務、厘捐、行旅,不可殫述,而於用兵尤不可緩。”
所謂“用兵尤不可緩”,原因有二。
第一,“我國幅員廣大,畫疆而守,則防不勝防,馳逐往來,則鞭長莫及。唯鐵路一開,則東西南北,呼吸相通,視敵所趨,相機策應,雖萬里之遙,數日可至,百萬之眾,一呼而集。”
第二,“兵合則強,分則弱。以中國十八省計之,兵非不多,餉非不足,然此疆彼界,各具一心,遇有兵端,自顧不暇,徵餉調兵,無力承應。若鐵路告成,則聲勢聯絡,血脈貫通,裁兵節餉,併成勁旅,防邊防海,轉運槍炮,朝發夕至。”
而且,如此一來,“駐防之兵,即可為遊擊之旅,十八省合為一氣,一兵可抵十數兵之用。將來兵權餉權,俱在朝廷,不為疆臣牽制矣。”
*RS
第一零二章 鐵路,鐵路
之所以要把鐵路和“用兵”的關係放到第一位,是因為,之前關卓凡以“軍興”的名義興辦電報,相當順手,食髓知味,辦鐵路便故技重施。
軒軍入美平叛,亞特蘭大戰役後,關卓凡向國內報捷,由利賓進宮為兩宮“譬解”。其時,關卓凡在摺子裡,利賓在言語中,大肆渲染鐵路實乃“第一等軍國利器”,兩宮和軍機都對之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因此,兩宮皇太后雖然還不曉得鐵路長什麼樣子,但關卓凡的“鐵路於用兵尤不可緩”一說,她們自然而然,完全認同。
不僅如此,“將來兵權餉權,俱在朝廷,不為疆臣牽制矣”,也讓兩宮和中樞諸公怦然心動。
洪楊亂平,督撫坐大,漸有尾大不掉之勢,中央駕馭地方,愈覺辛苦,如果鐵路告成,國家大權,重聚朝廷,那真是善莫大焉,算得功在千秋!
關卓凡在這個摺子裡,也加入了自己的私貨,就是“裁兵節餉,併成勁旅”一句。
前面已有交代,關卓凡的計劃是,大幅度裁減各種地方部隊,包括綠營、旗營、湘軍、淮軍,只留少數精幹,編成治安部隊;同時擴充軒軍,以軒軍為基礎,建立國防軍,就是說,野戰部隊和治安部隊完全分開,正規軍和“武警”完全分開。
這個計劃,已經在執行之中,現在關卓凡要藉著辦鐵路的東風,加快其進度。
兩宮皇太后和軍機諸公都對興辦鐵路一力贊成,但只有關卓凡曉得,這個鐵路真辦起來,會遇到什麼樣的障礙,因此不能不事先打一個底。
關卓凡說道:“啟稟兩宮太后,辦鐵路不比辦電報,總要徵用些許土地,遷移幾戶民眾,不過,朝廷自會予以相關人等合宜補償——這一層倒無需過慮;但難免有愚夫愚婦,或者別有用心之徒,以鐵路損害其家其族風水為名,阻撓工程,需索無度。言路上恐亦不免歧言,到時候,總要請兩宮宸衷獨斷。”
慈禧微笑道:“你不就是怕我們姐倆耳根子軟嗎?你放心,這個鐵路,你們儘管放手去辦,出了什麼簍子,都由我們姐倆兜著。”
聖母皇太后這句話擺出來,關卓凡固然欣慰,其餘幾位軍機大臣也是精神振奮,上位者肯擔當,這是國家大治的氣象!
不過關卓凡在心中說:你肯如此說當然好,不過姐姐,您是不曉得這個鐵路真修築起來,下面會生出多少么蛾子,到時候你還抗不抗得住?咱們還是得走著瞧。
原時空李鴻章、劉銘傳、薛福成等請修鐵路,兩宮和軍機都是願意的,但奏摺下發,“言官合疏”,卻說鐵路有“三大弊”,“九不利”,“五害”,不但一無是處,簡直就是洪水猛獸。言路洶洶,嚇到了深宮裡的兩個女人,修築鐵路之議,也就不了了之了。
言路所指斥的,主要是辦鐵路要挖斷許多人家祖墳的“脈氣”,破壞許多人家的風水,禍及許多人家的子孫,等等。
修築鐵路,將是關卓凡和守舊勢力首次真刀真槍的衝突——這種衝突,不比給小皇帝上“洋務”課,僅限於觀念的層面。雖然“風水”也是“觀念”,但因為深信不疑的人多,所以就變成禍福所繫,和直接從人家兜裡挖銀子,區別也不是太大了。
關卓凡的策略,還是:一,相關奏摺不下朝議,直接明發上諭,就是說,根本不走“言官合疏”這種自尋煩惱的程式;二,有人冒頭反對,立即當頭猛擊,先“痛駁”,不行的話,就來硬的,降級,撤職,驅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