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依據。
這的確是件值得慶祝的事。
她吩咐素心:“等東府的人給我們報了喜,我們也照著東府一樣的打賞。”
素心笑著去準備銅錢、銀子去了。
東府那邊報喜的人過來了。
“去給五小姐說一聲。”竇昭叫了甘露和素絹進來幫她收拾打扮,“我們得過府去給二太夫人道個喜。”
素蘭主動跑去通知竇明。
回來悄悄地跟竇昭道:“我跟五小姐一說,五小姐就哭起來了。我就說,這大喜的日子您要是紅著兩個眼睛,只怕二太夫人心裡會不高興。五小姐氣得朝我丟了一個茶盅,我一閃。茶盅落在地上摔了個粉碎,我就跟周嬤嬤說,這茶盅是官窯新出的鬥彩,一套茶具十二兩銀子,這摔碎了一個,這套茶具就用不成了。只怕庫房的管事嬤嬤不好交代,您不如在外面買一套補上……”
甘露和素絹就在一旁捂了嘴笑。
竇昭無奈地搖頭。
她這個年紀的時候也是很喜歡與人爭鬥的,何況是素蘭這個活潑到有點唯恐天下不亂的小丫頭。
“你們都比她年紀大,和她爭這個氣做什麼?”竇昭教訓她們,“以後再不許說這樣的話。”
甘露和素絹齊齊應是,素蘭卻做了個鬼臉,一溜煙地跑了。
過了大約半個時辰,梳妝打扮好的竇明由周嬤嬤陪著走了過來。
竇昭見她臉上光潔紅潤,看不出任何異樣,暗暗點了點頭,一起去了東府。
每個人臉都上都洋溢著掩蓋不住的喜氣,見著竇昭和竇明不停地道喜,奉承的話像流水似的往外直淌,比過年的時候還熱鬧。
等進了二太夫人的廳堂,竇昭這才發現竇家的人都到齊了。
二太夫人正和二太太商量著怎樣慶祝。
見竇昭過來了,忙招了她到身邊坐,問她:“這大戲是唱十天好,還是唱十五天好?”
上次家裡出了三個秀才,連唱了十天的大戲。
竇昭笑道:“我看家裡人圍著吃頓飯好了。唱戲,未免太喧囂了些。”
不過是剛剛入閣就這樣大肆慶賀,不免有些張狂,像那暴富人家似的。
大傢俱是錯愕。
二太夫人沉思了片刻,一撫掌,道:“還是我們壽姑通透。就這麼定了,家裡人一起慶賀慶賀就算了。”
二太太也反應過來,再看竇昭的時候,就多了幾分鄭重:“你六伯母去了京都,家裡就少了一個幫襯的人,壽姑你在家裡也沒有什麼事,這幾天就過來在幫我整幾桌酒席吧?”
這對別的閨閣女子來說是一次難得的鍛鍊機會,可對她這個可以指導別人怎樣主持中饋的人來說,那就是去幫忙。
她才不做這吃力不討好的事呢!
“我什麼也不懂,還是讓幾位堂嫂幫您吧!”竇昭笑著拒絕了,“這雨剛剛停下來就出了大太陽,我那邊的花房可遭了殃,這幾天要盯著那些丫鬟、婆子把我的花房整理出來,不然今年成活的那株雙色牡丹只怕是難逃一劫了。”
二太夫人不懂養花,可她知道能養出一株雙色牡丹意味什麼,毫不猶豫地放竇昭回了府。
等竇家吃過慶祝宴,京都那邊傳來訊息,王行宜被調任雲南巡撫。
※
第124章報信
見淑姐兒在,忙收斂了情緒,笑盈盈地給淑姐兒曲膝行個禮。
淑姐兒知道甘露有話對竇昭說,可她哪能就這樣無功而返呢?藉口要挑兩盆花帶回去,領著身邊服侍的出了門,想著等會再好好勸勸竇昭,紀家表叔的畫是小事,把六叔祖母看著四姑姑肯定很高興,就留了個丫鬟在正院:“四姑姑的事一忙完,您就來告訴我。”
小丫鬟是常隨淑姐兒在西府走動的,笑著應是,找竇昭屋裡的小丫鬟去玩去了。
淑姐兒去了竇昭的花房,自有婆子殷勤地給她介紹,她挑了一盆大紅鑲白邊的仙客來,一盆含苞待放的夏娟,又喝了兩杯茶水,吃了幾樣點,那小丫鬟還沒有來。
她催了身邊的大丫鬟去看看:“出了什麼事?”
大丫鬟去了半炷香的功夫才折回來,她看了一眼花房裡服侍的人,淑姐兒會意,出了花房,和她站大柳樹下說話。
“是京都王家的二公子,來五小☆姐捎了封信,說王大人調任雲南,王家老太太一聽,急得閉過氣去。又把七太太叫去狠狠地訓斥了一通,把七太太氣得直哭。五小姐就嚷著要去京都探望外祖母,陪七太太,誰也擋不住。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