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堂嫂自我調侃道:“把六嬸嬸和九弟妹一看,我們這些人都成了燒火婆子了。”
紀氏和黃氏自然要謙虛一番,不過兩人也因此而走得很近,連帶著黃氏對竇昭也比其他人親近。
前些日子傳了黃氏懷了身孕的訊息。
竇昭就想到她那裡去躲一躲——大伯母孀居,黃氏還沒有出三個月,等閒不會打擾大房,那裡最清靜不過。
有人做伴,又是極懂事、體貼人的竇昭,黃氏自然是倒履相迎。
竇昭在大房混到了下午,用過了晚膳,才回到西竇。
一進門,就看見馬房的小廝正蹲在那裡敲打著車輪。
竇昭暗暗嘆了一口氣。
看樣子父親已經同意竇明去京都了。
以她上一世的經驗,王許氏只要是見著了竇明,就會留竇明在王家長住下去的。
她回到正屋,父親正滿臉不高興地拿著本書在那裡發呆。
“聽說你去集馨那裡了。”竇世英和女兒打著招呼,“怎樣?可有收穫?”
集馨是九堂哥竇環昌的表字。
“九堂嫂告訴我怎麼繡小鳥的眼睛,”竇昭笑著進屋換了件衣裳,梳洗了一番,和父親坐在臨窗的炕上說話,“我覺得和畫畫的技巧差不多,難怪六伯母的那個姑姑還繡長畫畫。”
一席話說的竇世英心情好了很多,說起竇明來:“……京都的繁華景緻大人都愛,何況是孩子。你要不要和竇明一起去京都住些日子?”
然後讓她給王家的人行晚輩禮。
還是免了吧!
竇昭笑道:“她捨不得她的外祖母,我捨不得我的崔姨奶奶。”
竇世英失笑,思索半晌,試探地問她:“你和崔姨奶奶在家,會害怕不害怕?”
竇昭立刻高興起來。
看樣子,父親準備和王映雪、竇明一起去京都了。
或者是因為沒有了怨恨,她現在的心態很平和,不像上一世,看見父親和王映雪、竇明、竇曉在一起就怒火中燒,氣得半死。
她此刻心裡只有祖母。
“這麼說來,您同意我把崔姨奶奶接回來住一陣子了?”竇昭笑吟吟地問父親。
“我什麼時候不同意了?”竇世英笑道,然後神色開始有些沮喪,“我只是覺得沒有崔姨奶奶,龐家也一樣不敢上門。”
所以才賭氣不去京都候缺?
竇昭有些啼笑皆非。
好在這件事已經解決了,她不想在這個話題上和父親爭論,問起父親什麼時候起程。
“後天吧!”竇世英笑道,“明天我們去接你崔姨奶奶。”
竇昭笑著連連點頭,和父親商量:“東跨院不是剛剛修繕了一番嗎?不如讓崔姨奶奶就住在東跨院的清爽軒吧?那裡樹木蔥鬱,最涼快不過。”
“走,”父親興致勃勃地起身,“我們去看看。”
兩人晚飯也沒有吃,人把清爽軒轉了個遍,哪裡做內室,哪裡做宴息室,哪裡放箱籠,哪裡睡丫鬟……都一一安排好了,這才回正房,翌立一大清早套了馬車往田莊裡去。
和王映雪一起收拾箱籠的胡嬤嬤有些擔心:“請神容易送神難。您看這事……”
王映雪聽著心情立刻變是浮躁起來。
她知道趙谷秋的死是竇世英心時的一個疙瘩,可逝者已逝,這活著的人總要繼續過日子。時間長了,自己再小意曲從,這疙瘩自然也就解開了。
誰知道卻事與願為。
這麼多年過去了,竇世英不僅沒有忘記趙谷秋,而且和自己漸行漸遠,再不復從前的親切。
機會從來都是給那些有準備的人。
就像竇明的傷心一樣。
在真定,在竇家,竇明嫡庶不明,她,永遠是個小妾扶正的妾室。
想到這些,她不由咬了咬牙。
她和竇世英必須重新開始。
京都是個外省之人如過江之鯽的地方,誰也不清楚誰的底細。他們去了京都,竇世英入朝為官,又有竇世樞這樣的族人,王氏這樣的親戚,他們完全可以在京都定居,不再回真定,而竇明也可以在京都快快活活地長大,清清白白地嫁人。
“現在不是計較這些的時候。”王映雪低聲地對胡嬤嬤道,“七爺正值壯年,我們就是回真定,也是幾十年以後的事了,崔姨奶奶難道還能活到那個時候不成?”
最終能不能在長住京都,王映雪還沒有十分的把握,不敢把話說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