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啟俊非常的遺憾。
鄔善卻不以為然:“那人衣飾華美,攜童帶ji,我看不是什麼好路數,不認識也罷。”
竇啟俊卻道:“那人語言詼諧,談吐高雅,舉止灑脫,我看是個性情中人。”
“好了,好了,何必為一個不認識的人傷了和氣。”竇政昌出言相勸,笑道,“我們明天還去法源寺嗎?”
竇昭奇道:“你們去法源寺做什麼?”
竇政昌道:“法源寺裡有株百年的老桂,去年雷火被毀,聽說近日又生出新枝,我們想去看看。”
竇昭大笑:“前幾日伯彥當著我父親吹牛,說你們都在家懸樑刺股,原來是用來應付大人的?”
“前些日子的確是在家裡讀書。”鄔善忙道,“這幾天杜夫子出門訪友去了,放了我們七天的假,我們這才四處逛逛的。”
竇昭很羨慕。
祖母道:“那我們明天也去法源寺吧!”
“法源寺建在山頂,”鄔善忙道,“山門到大殿有九百九十九層臺階,您明天若是要去,我明天給您僱頂滑轎吧?”
“不用,不用。”祖母笑mimi地道,“不過是九百九十九層臺階罷了,我還爬得動。”
竇啟俊等人不免狐疑,第二天還是叫了兩頂滑轎跟著。
竇昭跟著祖母一口氣爬到了山頂,鄔善幾個還在轉角處喘著粗氣。
她不由大笑。
如大珠小珠落玉盤般清脆耳的聲音讓含笑等著大殿前的圖印方丈也不由多看了竇昭兩眼。
旁邊就有人“咦”了一聲。
竇昭不禁循聲望去。
看見一個少年,大約十五、六歲的年紀,劍眉星目,面如冠玉,穿了件十分華麗的錦袍,頭上簪著白玉簪,腰間垂著七、八個各式各樣的荷包,就那樣靜靜地站在那裡,風姿照人。
他身後還跟著兩個小童,都不過十二、三歲的年紀,卻均長得眉目清秀,透著股濃濃的書卷氣,讓人不敢輕視。
見竇昭望過來,他微笑著拱手行禮,氣度雍容。
他如此的坦蕩,竇昭倒不好計較他失禮之舉。
祖母微微有些不悅。
圖印忙道:“昨天接到貴府的書信時這位公子已經歇下。”
言下之意是不好將人趕出去。
好在祖母並不是苛刻之人,笑著點了點頭,揭過不提,和竇昭站在一旁等著竇啟俊等人。
那位公子就問圖印方丈:“不知道那株枝重發的百年老桂在什麼地方?”
原來他也是來看那株桂樹的。
竇昭不由支了耳朵聽。
“就在大雄寶殿的後面。”圖印方丈笑道,“我這就讓人帶檀越過去。”
公子道了聲謝,和兩個童子跟著知客師傅去了後殿。
竇啟俊等人彎身扶腰地爬了上來。
“崔姨奶奶每天伺弄莊稼,我認輸。”竇德昌道,“可四妹妹每天不是坐在炕上繡花就是伏在書案前寫字,怎麼也爬這麼快?”
竇昭得意地笑:“你以為做針線、寫字就不用力氣?”心裡卻感激祖母拉著她走步。
竇德昌幾個當然不相信。
竇昭笑道:“那你們到底去不去看桂樹?剛才已經有人在我們前面去了大雄寶殿後面。”
“誰啊?”竇政昌幾個議論紛紛,“能和我們想到一塊去,可見也不是個俗人。不如邀了他一塊午膳。”
他們自帶了竇府廚娘做的素菜上山。
鄔善道:“還有四妹妹呢?”
眾人頓是氣餒。
竇昭也覺得有些敗興。
竇啟俊道:“四妹妹再跟著我們出來,不如打扮成小廝的模樣好了。”
竇昭心動,飛快地瞥了祖母一眼。
祖母好像沒有聽到似的,笑吟吟地站在一旁打量著一株青松。
竇昭恨不得上前緊緊地抱住祖母。
他們一行人去了大雄寶殿的後面。
枯萎的老樹中間生出一枝新芽,枝葉碧綠,生機盎然,用木欄柵圍著,已生出點點的嫩黃色的花蕾,並不見一個人。
“你不是說有人趕在了我們前面嗎?”竇德昌四處張望著問竇昭。
竇昭也滿腹困惑:“你若不相,可以問崔姨奶奶。”
圖印方丈就笑道:“可能是從旁邊的小徑下山去了。”
竇昭這才發現大殿旁邊有條小徑。
這人也算是有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