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各處的景緻,心裡還有把竇昭走過的地方都記在心裡,若是世子爺或是嚴先生問起來,他也能答得上話。
若是竇昭有心害宋墨,當初又何必千里迢迢地救宋墨?何況他們現在已經是夫妻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嚴朝卿笑道:“夫人想去哪裡,想見什麼什麼人,你們好生陪著就是了,不必大驚小怪,也不必報到我這裡來。”
武夷聞言冒了一身的冷汗。竇昭再問他什麼事,他少了幾分圓滑和殷勤,多了幾分認真和恭敬。
到了下午,頤志堂的人都知道了這件事。
竇昭找了頤志堂的丫鬟、婆子、媳婦子問話的時候,眾人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竇昭很快就對頤志堂有了一個大概的瞭解。
頤志堂是英國公世子歷代所居之處,為了培養歷代世子獨立處理事務的能力,頤志堂儼然一個小小的英國公府,賬房、回事處、侍衛處、馬房、漿洗房……樣樣都有,甚至頤志堂的側門正對著英國公府的腰門,頤志堂的人不必走英國公府的正門或是側門,直接英國公府的腰門進出,自成一體,非常的方便。
竇昭曾經有過管理濟寧侯府的經驗,人員名冊和賬本拿過來,她看了這半年的每月的總支出,就已經知道頤堂志各處每年大概有多少支出了。
她在心裡磨琢了半天,看著天色尚早,去了嚴朝卿那裡,請嚴朝卿請教:“如果我想回趟靜安寺衚衕,怎樣才能得到國公爺的允許?”
嚴朝卿委婉地道:“國公爺也是每天早上寅時上朝,酉時下衙,每十天沐休一次。”
竇昭頷首,讓人帶信給父親,說自己有事要見他。
翌日用過早膳,她從英國公府的腰門出府,回了靜安寺衚衕。
竇世英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一個晚上沒有睡好,看見竇昭一個人回來的,臉色變得更凝重了。
他匆匆將竇昭拉到了書房,關上了門就急聲問道:“出了什麼事?硯堂呢?怎麼沒有陪你一起回來?你們是不是吵架了?這上嘴唇還有和下嘴唇打架的時候,更不要說你們剛剛成親的小夫妻!壽姑。你一個婦道人家,凡事都要忍讓,不要動不動就回孃家,孃家能讓你住一輩子?你最終還不是得和硯堂過一輩子……”
竇昭哭笑不得。
“爹爹,您能不能不要捕風捉影,先聽我說句話。”他打斷了父親的臆測,“我沒有和硯堂吵架,我回來,是想和你說件事……”
她想著這話怎麼跟父親說好,略一猶豫。竇世英已急切地道:“你沒有和硯堂吵架。今天即不逢九,又不是什麼節氣,你一個人回來幹什麼?”
竇昭乾脆拉著父親在臨窗的大炕上坐定,笑道:“您還記得三朝回門。世子曾說他讀《春秋》之事?”
“記得。”竇世英滿臉的狐疑。
竇昭抿了嘴笑:“他那是為了討好您。瞎編的!”
“啊!”竇世英張大了眼睛。
竇昭解釋道:“忠毅公學識淵博。他跟著忠毅公讀書的時候,諸子百家顯然略有所涉獵,可他不用科舉。加上家裡還請了師傅教他騎射,哪能像那些士子似的‘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他不知道從哪裡打聽您喜歡《春秋》,就把《春秋》好好地讀了一遍,若說學問,只怕還淺薄的很。”言辭間有她自己都沒有察覺到的維護。
竇世英卻聽出來了。
他不由得哈哈大笑,道:“他才多大的年紀,就算是個神童,又能有多少學問?”話音一落,他猛然間恍然大悟,“你這次不顧禮數,急匆匆地跑了回來,難道是怕我們聽說他選讀《春秋》會考校他的學問,怕硯堂答不上來,來給硯堂求情的?”說完,竇世英再次望著竇昭大笑起來,不過比起剛才的笑聲,更歡暢了,望著竇昭的目光,也多了幾分戲謔,“傻孩了,你以為我和你的伯父們都是傻子不成?我們像他這麼大的時候,還不知道自己要讀什麼好?他說他喜歡讀《春秋》,我們也不過是欣賞他立志早,欣然有人和我們一樣喜歡《春秋》罷了,怎麼可能去考校他們的學問?就算是考校,也不過會問問他諸如‘隱公五年春,公矢魚乾棠,臧僖伯作何諫’之類頗為膚淺的問題,難道還會像翰林院裡的那些老儒似的,非要把人考倒了才顯其學問不成?不僅我和你六伯父,你五伯父在翰林院的時候,也曾給皇子們講過經,他們有幾斤幾兩,我們心裡清楚著呢!你放心好了,沒人會去為難硯堂的!”又促狹地笑道,“我讀了三十幾年書,也不敢說自己諸子百家都有涉獵,你倒也給他臉上貼金!”
竇昭臉上火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