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能呢!君侯上次給咱們演示榨油時就說過,大豆的出油率是10%到12%之間,種的越差出油率越低,最好的也就14%到15%左右,一般能有個11%就不錯。一千市斤大豆能出一百一十市斤豆油,咱家3頃多地收了640石大豆,扣掉租稅還有320石。留下20石煮飯吃,能壓出2000市斤豆油。”
“有這麼多?”
“當然,咱們自家種的大豆心裡有數,澆水施肥從不少一分。明天就把壓榨的豆油送到侯府。讓胡家監一併運到長安城裡賣掉。”
穡夫羨慕的口水直流:“我家也有一百五十畝良田,家裡兩個小子瞎忙乎一年,一年到頭糧食還不到南莊的八成。”
“你也別羨慕,你們莊子也有水車磨房,回去把大豆榨出油拿到長安城發賣,一斗豆油市價220文,市場裡供不應求。”
“你說啥?一斗220文?你莫要騙我啊!”
鄭通拍著心窩道:“兄弟我像信口胡謅的人嗎?我們送到侯府去發賣是圖個省事省心,不用自個兒去市面裡窮吆喝。再說一石大豆售價就接近200文,十分之一的出油率賣220文一斗真心不算貴了。”
“哎呀。那可得感謝鄭家兄弟了,要不是你一句話點醒,我還不知道有這門好買賣,你們南莊是最後一個閭里,收完芻藁稅我就回去督促家裡人榨油。”
一聽說能賺錢,穡夫說話也有勁了。
在本時代,大豆素來作為主糧,煮水蒸熟的豆飯是粟米以外的重要補充,由於大豆產量偏低,售價也要比粟米更高一些,普通人對大豆的需求不高,所以市場上的大豆交易也很少,九成九的大豆被留在民間閭里中做為主要糧食。
自從水車磨房出現,能榨油的大豆成了市場新寵,日漸富裕的長安居民更愛嚐點葷腥油水,油料交易市場隨之興盛。
相隔不遠處,一輛四**馬車停在路邊,馬車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