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新的竹筒,繼續放進鐵窯中煅燒,如此往復了統共八次,等到楚夕已經在炙熱的工作間睡了一覺醒來時,最後一次煅燒才結束。此時的鹽已經由於反覆的在竹筒裡煅燒,變成了灰白色。正當楚夕以為一切大功告成的時候,陳彥道一聲別急,又將鹽倒入竹筒封住,這次煅燒卻是換了個爐子,雖然還是鐵的,但是似乎堅硬了許多,爐下的火也更加旺,陳彥往裡面撒入了松脂,火勢便嗖的一聲竄了上去,仔細辨認,爐火中彷彿有液體在流動。終於,火燒完了,陳彥命人取出最後的結晶,之前灰白的鹽變成了紫色,且堅硬如石。等到將它細細搗碎,就成了一顆顆閃著光芒的紫色鹽粒。楚夕將鹽捧在手裡,嚐了嚐,還真的有竹子混著松木的清香。
陳彥在一旁激動地講解到:“之前我試過很多次,終於發現煅燒九次的鹽效果是最好的。這樣的鹽既乾淨純正,又有竹子和松木的成分融入其中,顏色也與其他的鹽大有差別。”
說到這裡,陳彥頓了頓,語氣也低了幾分:
“只是,如果用這樣的鹽做調味料,估計成本太高,普通的老百姓消費不起。並且與一般產出的鹽無甚差別。”
到此刻,楚夕突然福至心臨,這樣的鹽,不就是現代大家經常使用的竹鹽嗎!她也激動起來,沒想到這個陳彥有如此的頭腦和創新能力,自己前些天光想著怎麼提煉鹽的純度,卻忘了從鹽的其他功效入手。回過神,楚夕也興奮了:
“陳主管好想法!這竹鹽不僅沒有了海鹽的腥味,還有了多種礦物質……不,是多種有益身心的東西在裡面,不一定鹽要用來做飯呀!我們可以用它來刷牙、洗臉、洗澡……啊不,是沐浴!就當皂角一樣用!”
在楚老爺和陳彥不解的目光下,楚夕讓人打了一盆水,將竹鹽放進水裡,很快竹鹽便在水中融化,只有些許的沉澱在盆底,楚夕讓大家都就著盆裡的水洗洗手,洗完手後,手中不僅有淡淡的香味,還有點滑滑的感覺。水乾之後,手上也不會很乾,反而有點潤潤的,很舒服。
楚夕解釋道:
“這就像很多小姐喜歡用花瓣泡水一樣,花瓣融進水裡,會讓面板變得更加嫩滑,而且有香味。竹鹽也是這個道理。並且,竹鹽的顆粒能夠摩擦面板,像是按摩一樣,去掉面板上黏著的我們看不到的髒東西。”
雖然並不是很明瞭楚夕說的一些詞語,但是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的樣子,楚老爺和陳彥頻頻點頭。於是,在陳彥的發明和楚夕的再創造之下,東持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發明——竹鹽誕生了。
經過了反覆的討論,楚夕將竹鹽的目標消費群體鎖定在了女性身上,而竹鹽的用途,則是從沐浴、漱口入手,功效則以保持口氣清新、使面板嫩滑,排除毒素為主。
一時間,錦州城內“愛她,就送她楚記竹鹽”“楚記竹鹽,你的美麗好幫手”“愛楚記,愛美麗”等廣告語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了。竹鹽成了錦州城內月度最紅新詞,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不管是大戶人家還是達官貴人,小姐夫人們都奔相走告,競相……觀望。
對,你沒看錯,是觀望。
楚夕唯一漏掉的是古代的百姓對新事物的接受程度,尤其是那些閨閣小姐們。她們是有錢,但是對於相對保守和生活單調的她們來說,要往自己嘴裡和身上抹這雖然是紫色但是在她們看來是黑漆嘛烏的東西,誰也不想第一個站出來,萬一那東西沒有效果呢,萬一弄髒了自己的芊芊玉手呢……反正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於是,新鮮出爐的竹鹽,就這樣……滯銷了。
楚夕再一次鬱悶了,於是,她決定去找一些願意身先士卒的人。她又一次很快地鎖定了目標人群——青樓。
沒錯,不是紅樓,不是藍樓,是青樓。也就是傳說中穿越人士必去的聖地之一—煙花之地。
在楚夕看來,青樓是所有八卦和訊息的源頭,而青樓女子的話,比廣告商的話還管用。如果青樓女子用了都說好,那些個享受她們絲滑肌膚的官人們自然也會拿著去討好自己的老婆,老婆用了好,自然會給閨女用,一傳十十傳百,百步穿楊步步驚心什麼的,自然財源滾滾來了。楚夕提出這個想法之後,陳彥問,如果閨閣小姐覺得青樓女子所用之物她們不屑使用怎麼辦?
楚夕想了想,道:“胭脂水粉青樓女子一直在用,而閨閣小姐們不也用得很歡麼?只要我們將竹鹽稍微有所劃分,我們多研發一些香味,或者不同的顏色,自然會分得出不同的消費人群。”
於是,竹鹽又一次被推陳出新,出現了專供刷牙使用的漱口鹽和專供沐浴用的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