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他重新入仕的真正目的。
但有些話楊元慶不能明說,他只能含蓄地提醒高熲,“高相既已年邁,不如告老還鄉,頤養天年,不要再留在朝中了。”
高熲是個極聰明之人,他一下聽出楊元慶話中有話,便連忙問道:“你聽到什麼訊息了嗎?”
楊元慶見周圍無人,便低聲道:“自古伴君如伴虎,虎有噬人心,三年方下手,我只勸高相一件事,如果長寧王有難,高相要立刻辭職,否則高相之命難保。”
長寧王就是前太子楊勇的長子楊儼,當年楊廣殺了兄長楊勇和三個兒子,卻留下了其他八個兒子,現在都已經漸漸長大,楊元慶估計楊廣隱忍了近三年,皇位已坐穩,動手的時機就快到了,同時所有的太子舊人都會被誅殺,楊元慶對高熲頗為敬重,他不忍高熲也遭此不幸。
楊廣手下人才濟濟,何需一個高熲,把他召進京為官,無非就是不想放過他,伺機除之。
高熲捋須沉yin道:“我看聖上也是雄才大略之人,雖然剛愎自用,不聽諫言,但也不至於如此狠毒吧!”
楊元慶也不想多說什麼了,到時候高熲自然會明白,他便拱拱手笑道:“先不說此事,我要去祭掃祖父,高相一同去嗎?”
高熲點點頭,“我正是去拜祭你祖父,時辰已不早,我們走吧!”
眾人紛紛收拾東西,翻身上馬,陪同著高熲的馬車,一同向楊素之墓而去。
。。。。。。。
楊元慶將三炷香供奉在祖父墓前,他跪倒在地,眼含熱淚,向祖父之墓重重磕了三個頭,哀思難抑,祖父臨終時他未能守在身邊,成了他終身之遺憾。
。。。。。。。
第二十章 公主夜宴(上)【六月還債第三章】
夜裡,一輛馬車緩緩停在了王府門前,從馬車裡走出一名三十餘歲的官員,此人面白長鬚,文質彬彬,此人名叫柳玄茂,是隋文帝時相國柳述之子,出身河東郡解良名門,他母親便是楊廣之妹蘭陵公主。
柳玄茂少年時在王氏家學讀書,後來師從大儒王通,才學卓著,曾出任河東郡長史,因隋末之亂而隱居在家,因得到王緒的大力推薦,而重新出仕,官任大理寺卿。
柳玄茂神情嚴峻,今天他聽到一個對王家極為不利的訊息,心中十分擔憂,步履匆匆走上臺階,柳玄茂和王緒關係極好,常來王府,府中人幾乎都認識他,也不用稟報,門房立刻開門,將他請進了府內。
王緒這兩天心情也不是很好,他心情不好和楚王妃遇刺沒有關係,而是來自他的長子王凌,長子現為東宮文學館供奉,這件事只有族內極少人知道,連朝廷也被隱瞞住。
當初李淵在太原起兵時,得到了王家大力支援,李淵便承諾過他,唐朝而立,王氏必為卿相,如果楊元慶沒有攻佔太原,那麼他王緒此時就唐朝的重臣,甚至入相。
但新隋的建立改變了王家的命運,王氏兄弟在最後商量後,最終決定投靠新隋,一方面他們擔心在唐朝難以和關隴貴族和關隴士族競爭,唐朝失去了河東,他們王家就在唐朝沒有了根基。
另一方面,作為河東兩大士族之一,以河東為基礎的新隋不可能不重視他們,事實證明,他們的決策完全正確,王緒入相,王氏一門皆榮,另外還有一個深層次的原因,王緒是楚王妃的舅父。將來楚王妃為皇后,對王家有利。
但作為一個名門士族,王氏不可能把家族命運都押在隋朝身上,王緒的長子王凌在長安讀書。便在王緒的安排下,王凌進了東宮,成為東宮文學館供奉。
王緒當然也很清楚,文學館供奉只有名滿天下計程車子和大儒才有資格進入,目前也不過十人,他兒子不過是太學生,可能連在文學館端茶送水的資格都沒有。成為供奉,無非是唐朝在籠絡王家。
煩惱就由此而來,前天他收到了兒子的一封信,信中告訴他,太子對隋朝一些內政很感興趣,王緒明白這封信的意思,就是要他提供一些隋朝的機密,雖然信中沒有明說。但王緒心中卻如明鏡一般。
這是他的苦惱,作為紫微閣相國,他當然掌握很多機密。如果選擇一點告訴唐朝,倒也不會被發現,只是他擔心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最後他被唐朝控制住,成為隋朝最大的內奸,現在兒子在東宮為供奉,他就已經有點被控制的感覺了。
王緒揹著手在書房裡來回踱步,他在考慮該怎麼辦?就在這時,門外傳來三子王淇的聲音,“父親。柳伯父來了,說有重要事情要見父親。”
王緒立刻將思緒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