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縣大治,贊李佑為能臣循吏也,也許回京後有所賞賜。是以本宮認為,李佑雖有過錯,但如何處置,還是等聖君回京後由陛下做主!寶璽乃天子之寶,寶璽之事自當由天子獨斷!”
拋去立場不論,眾人都要為此話喝一聲彩,千歲殿下這下斡旋十分巧妙,又站住了道理,暫且解開了李佑與太后之間的死結。
雖然是暫且,但就這個暫且在當前也十分寶貴的,總不能因為李佑和太后繼續吵到天黑罷,先擱置了也好。
彭閣老“願意退避”的話已出口,無法再拿李佑作文章,當即臉若死灰,略帶踉蹌的出了武英殿。
不過別人見他的神色萬分悲情,倒也挽回了幾絲印象分,莫非冤枉了彭閣老?但這些想法只是一閃而過,便放在更值得關注的地方了。就連彭閣老的兩個黨羽,也實在不好出面說什麼。
彭閣老忽略了一點,現在滿殿大臣最迫切的願望是解決今日政治危機,而不是糾纏細枝末節。
閣老位極人臣,很多事情已經不用在乎了,但這些中層官員則不同,他們還有上進之心。他們並非無理取鬧,也不是為鬧而鬧,更不是鬧了白鬧,他們需要一個成功的結果。
很明顯,如果成功,今天這場大諫議要載入史冊了。而他們作為參與者,人生便多了一筆濃墨重彩,並且可以為自己的資歷增光添彩。
在這個迫切心態下,彭閣老三番兩次折騰,顯然是不得人心的。如今日已偏西,整整一個白天過去了,大家需要的是蓋棺定論,痛痛快快出一個結果,而不是令人厭煩的喋喋不休。
彭閣老回到內閣,滿腔冤屈無處訴,悲憤的獨坐無語,今日真是乾坤顛倒、黑白不分、指鹿為馬!
半個時辰後彭閣老聽到外面響動,大概是武英殿那邊已經結束了。又過了片刻,他看見徐首輔慢慢步入屋中,便憤然道:“難道朝臣皆是有目如盲,瞧不出是那李佑在騙人麼?你也瞧不出麼?”
徐首輔嘆道:“朝堂之上,誰不是在騙人?誰不是在演戲?只有演的好壞而已,演得好,大家自然為他鼓掌喝彩。難道你看戲的時候,要去指責戲子故意演虛構故事騙人麼?”
四百八十四章 天子回京
四百八十四章
天子回京
夕陽即將落山的時候,眾人從武英殿中散了出來,並趕在宮門落鎖時間之前出了宮。shuhaige。
沒了彭閣老,進度便快了許多。經過菜市場般的討價還價,太后收回絕大多數詔旨,包括將寶璽收進宮去。
作為妥協代價,朝臣也預設了對魏國公和另外三個勳戚散官的任命。還有一點令人醒目的事情,新寧侯錢泰去南京擔任協同守備。不過光祿寺少卿黃鑑的提督五城兵馬司還是被否掉了,那是文官廷推出來的職位,說什麼也不能隨意簡用人選。
瀰漫了幾天的政治危機頓時消解,參與了今日大諫議的官員人人與有榮焉,雖口乾舌燥、飢腸轆轆,但仍舊紅光滿面、神態亢奮的各自回家。人生難得幾回搏,今天搏的真划算…
按照最主流的標準說法,在太后倒行逆施的時候,他們勇敢的站了出來,迫使太后改正行為,成功拯救了傾頹的朝綱,應該能上史書了!唯一遺憾的是,這個太后不是正牌天子,含金量差了點。
至於李僉憲,更是名聲大噪,望重一時,令朱放鶴、左郎中等一干友人眼熱得很。言官界向來以藏龍臥虎出名,這廝才去都察院十餘天工夫,滿打滿算真只有短短十餘天,只怕連椅子都沒有坐熱,就力壓群雄,隱隱然成為言官界招牌人物。
果然從秉性到口才,不愧是大家早早公認的最佳編外言官,這下進了都察院簡直就是如魚得水,孔明遇皇叔,乾柴遇烈火。真要讓他幹上三五年言官,後果實在不堪設想…
只是李大人回去後便閉門謝客,每日兩點一線,概不見客,並謝絕一切宴請。
在這次事件中,另一個明顯得分的是歸德長公主,她的表現可圈可點,獲得朝臣的一致好評。
唯一失分的似乎就是武英殿大學士彭閣老了,眾人都感到當時內情沒那麼簡單,但又說不上是哪裡的問題。只能以李佑對彭閣老那句話來解釋了——休要被仇恨矇蔽了雙眼。
只有寥寥無幾的清醒人物知道,真正幫了太后忙的人是李佑,但公論卻都懷疑是彭閣老。
有心替彭閣老辯解幾句的,彷彿也像被什麼堵住了嘴一樣,好似愛你在心口難開,政治便是如此,成王敗寇而已。亦有傳言,已經六十九歲的彭閣老生了致仕的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