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57部分

但下官定要竭盡全力促成此事,以報大人之恩。”既然做了,李佑便要強調一下困難賣足人情,怎麼說也是個同知,指不定啥時候就用得著。

王同知這才寬了心,轉眼就故意把黃師爺名字吐露了,“那就先行謝過了,果然如同黃先生所言,此事非李巡檢不可。”

黃師爺啊黃師爺,你可真抬舉我,李佑心裡只有苦笑,估計老先生也是被糾纏的沒法子才把人打發到他這罷。又想起牢裡那幾十個府城無賴,以及洪巡捕的事情。但李佑沒有直接說,卻故意問道:“大人堂堂五品大員,不惜清譽屈身到訪,在下實在有些愧不敢當。你就這樣有把握來勸得動在下麼?”

李佑已經答應幫忙遊說陳知縣了,王同知也就沒什麼提防之心。坦然從懷裡掏出幾張紙遞給李佑道:“不瞞你說,老夫也是有備而來,你且閱一閱這個。”

李佑接過便看,上面寫著:“世間萬物皆有陰陽之分,老子曰天地相合,以降甘露,即此理也。故陰陽不調,便有乾旱。古人又云,天地陰陽不調,曠男怨女之故也。漢之大賢董子求雨,嘗令吏民夫妻偶處茭歡,以調和陰陽,皆有靈驗。以此推之:虛江城隍廟有巫祝韓氏,以女身侍奉陰神,乃至陰女子也,當時又有本縣聞人李佑,魁偉健壯為至陽男子也。二人神前茭歡,便有調和陰陽奇效,甘霖遂降縣境。”

看畢李佑哭笑不得,好有趣的東西,竟然拿他的緋聞說事。便問道:“從哪裡來的?簡直荒謬。”

王同知一本正經的說:“法師們會商貴縣降雨緣故後,寫出這麼一篇呈文,報到我這裡。老夫也覺得不像話,扣住了。”

這還是正式呈文?沒開玩笑罷…李佑猜到定是那幾個神棍們變著法子故意噁心自己,真要報上府裡,那真有點丟人丟到全蘇州了。

王同知拿著這篇東西一直忍到到最後才亮了底給自己賣個好,如果自己不肯幫忙,恐怕就不是賣好而是要挾了。

又一想,這老頭看上去謙和平庸無能,也許都是假象,敢捨出去臉面的官員多了,有幾個只靠這個混到五品?這篇東西莫非是王老頭指使神棍們寫出來的?越想越有可能…

先不想那麼多了,王同知如今大概也沒有別的底牌了罷。李佑拱手謝道:“多謝王大人扶持相助,這篇東西實在下流不體面,焉能去汙了府尊的眼睛。”

“李小哥但請放心。”王同知將呈文揉作一團扔了,以示心意。

李佑緊接著就道:“不過還有一事,那西水巡檢司關押了幾十個府城無賴,涉及到下官的考計,請王大人告知洪巡捕,不要再來?唆了。因為不便審訊結案,只能關押到考核時現充人數,待到八月考計完畢,我就放人。”

王老同知有些為難了,洪巡捕是府衙刑名一系的胥吏首領,上面有相應的推官、通判一直到知府,他這並非當權的老同知去說話很吃力,但也拒絕不了李佑。不由得嘆道,底牌亮早了,難怪這小哥剛才問東問西的套話,真是八十老孃倒繃孩兒…無奈只得答應道:“老夫一定盡力。”

話說王同知為何如此委曲求全?原來這知府想叫他致仕回鄉,但王老同知戀棧不去,自覺身子康健再幹十年毫無問題,知府便把這要錢的大難題給了他。要知道,就連知府老爺都不想(只是不想不是不敢)去直接面對各方面硬氣無比的陳知縣,換成別的縣,還不就是一句話的事。

不想被強迫退休的王老頭也只能硬著頭皮、拉下臉皮來到虛江縣,一個五品文官,連這小小九品芝麻官都得去求。虧得他以不第秀才出貢,多少年曆任下僚雜職,卑躬屈膝也是練出來了,換成別人哪裡放得下身段。白髮老翁,屈身到如此地步,其情可憫,值得一嘆。也幸是李佑正好有個法子,順勢就幫了他,換成別人給他個閉門羹,那就更是屈辱。

世人都道:寧欺白鬚翁,莫欺少年窮。但誰又知道,天意渺渺人生難測,王老頭在這花甲之年居然別有奇異際遇,以後做官一直做到了八十歲,在江南巡撫任上才致仕,成為景和朝的官場奇談,江湖人稱國朝之公孫弘也。

那時李佑李大人真是又欣喜又失落,一面欣喜自己與王老大人有舊交情,好歹也是互相幫過忙的,一面又捶胸頓足追悔莫及。只恨自己當日生了一雙勢利的狗眼,沒有真正的賣足人情結下雪中送炭的恩義,那可是掌管全地球最富裕地區的巡撫啊。

後話不提,見已經說動了李佑幫忙,同時貼出一堆人情的王同知也不在李家久待,起轎回了縣公館。可惜李父在外面叫辦了精美席面到家裡,準備留王同知宴飲,全都浪費了,又被李佑暗中鄙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