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月票)
楊巡撫不理解李佑,而李佑因為不掌握災情資訊,也理解不了楊巡撫的急迫心情,所以才奇怪楊巡撫為何不顧身份地位的和他爭奪祖陵之功。結果猶豫了幾天,水量暴漲至二十年來最高峰,導致黃河下游連續三次決口,洪水氾濫沖毀了兩淮鹽田無數…
沒等楊大人反應過來,九月十五日上午高家堰南段又出現了潰堤決口,注意,這是潰堤決口,不是人為的…幸虧此時李佑奉命專守祖陵不用管高家堰了,不然他的責任跑不掉。
高家堰決口後,在各處閘壩毫無防備下,洪澤湖水直接沿著幾條水道衝擊到高郵湖,而高郵湖與運河幾乎就是一堤之隔。至今別處水位漸落,但高郵湖大堤仍在死扛洪水,高郵段運河仍在洪水威脅之下…
有了上面那些災難事故,決策失誤的楊巡撫能不心急麼。雖然他不認為天災是自己的責任,但朝廷未必這麼想。一旦朝廷認定他有罪,等待的是什麼不言而喻。
就在這時,李佑祖陵救險的奏本送到了巡撫衙門,聲稱九月十五日祖陵救險成功,水位開始下降,正好在高家堰決口的同一天。
楊巡撫就像抓到了救命稻草,當即大筆一揮,改成他為了保住祖陵,英明神武的主動決了高家堰南段向東洩洪,為祖陵水位下降發揮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這樣兩全其美,把他的失誤都掩蓋了。其一,高家堰潰堤便成了主動決堤,這項罪過便輕輕抹去了。其二,在千鈞一髮之際,將祖陵從洪峰肆虐中解救下來,這是足以壓倒一切的功勞。如果大功到手,其他失誤統統都可以忽略,朝廷大概也不會追究他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