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便是女媧,只是他到處打聽,卻怎麼也打聽不到女媧的訊息,女媧好像是銷聲匿跡了一般,現在她卻託驪山老母送來招妖幡,阿誠也是有些奇怪,也想起了跟驪山老母打聽起女媧的訊息來。
驪山老母聽了阿誠問後,卻是終於變了臉色,變得有些沉重,她嘆了口氣道:“女媧娘娘自補天之後,功德圓滿,已經退隱火雲洞,和三皇一樣,不再過問世事了。”
見驪山老母有些不自然,或者說有點言不由衷的樣子,阿誠卻是心中生疑,緊問驪山老母,驪山老母被逼問不過,便一一跟阿誠說來。
原來當初共工與祝融大戰,不勝後惱羞之下撞斷了不周山,才引來天崩地裂,洪水氾濫,世降天火,而當時她和祝融之所以戰鬥,卻是因不服女媧所致。
當年女媧因為造人有功,繼承了皇位,可那水神共工卻是不服,說要和女媧比試本領高下,女媧便令祝融迎戰,而共工與祝融大戰失敗之後,一怒之下,去撞斷了不周山,給世界引來了大災難。(見《路史·太吳記》)
女媧見世間萬千生靈包括她新造出的人類承受如此災難,只怕不用多久便會悉數滅絕,又因她覺得這件事也有自己的過錯,所以便開始煉石補天。
女媧補天之後,得到了人類以及世間諸多生靈的感恩戴德,聲譽也一時無二,只是卻引來了三清和天庭以及新崛起的西方教的不滿。
說來,當年女媧正是封神之戰的導火索,但等封神之戰結束,她卻是兩邊不討好,通天不用說,因為封神之戰勢力大損,自然記恨女媧,而得了最大便宜的原始卻是野心勃勃,他和老君正在努力培植天庭的勢力,想借天庭完全控制三界,自然就千方百計想要打壓女媧的勢力,還有那西方教也就是現在的梵界,自然是樂得又撿個便宜,便與原始他們聯合了起來,藉口女媧無德,才引來神明不服,招至天災,隱隱要逼迫女媧退位。
當時封神之戰不過幾百年,女媧見如果自己硬是不肯退位,只怕又會給三界帶來一場巨大的浩劫,也是索性退位了去,學著伏羲他們,隱居火雲洞,不再過問世事。
當時她正是在還沒化身的猴子旁邊坐了三天三夜才無奈之下做出了退位隱居的決定,因此離開時也才會跟猴子說那些話。
阿誠是聽得頭昏腦脹,他沒想到自己化身之前還發生了這麼多的事情。不過雖然對諸多事情總算有了大致的瞭解,他還是有些奇怪女媧為什麼還給自己留了招妖幡,於是便又問道:“那女媧既然已經隱居了,為什麼還要你把這招妖幡拿來給我?”
驪山老母解釋道:“這招妖幡是女媧娘娘隱居前託付給我的,她好像算準了你會出世,便留下了這招妖幡給你,當時她說這是她欠妖族的,希望能夠用此招妖幡彌補一二。”
原來當時女媧退位時也無多少的遺憾,不過卻還有一個不放心,或者說還有點擔心的是就是妖族的未來。
自盤古開天地後,先是巫妖兩族興盛,結果所謂一山不容二虎,巫妖兩族展開了慘絕激烈的大戰,一些祖巫大巫以及上古大妖紛紛隕落,當時做為妖帝的女媧卻並沒插手,她對於妖族的爭強好勝也有些失望,便用無上法力造出了人類,巫妖兩族大戰後勢力大損,並一蹶不振,人類卻開始漸漸興盛。
巫族且不多說,因為人丁稀少,早早就歸附了各個勢力,已是族不成族,名存實亡,到了後來更是幾乎完全退出了歷史的舞臺,但那妖族雖然大神通者不多,數量卻是不少,無奈隨著人類興盛,也一直遭受著人類的壓迫,就像在封神之戰中,通天手下弟子多是妖怪修煉而來,卻幾乎滿門覆滅,之後一直到現在,始終沒有出頭之日。
本來女媧新造出了人類,把所有希望都寄託在了人類身上,因此當年封神之戰中,她也是偏袒了人類,只可惜她到了後來卻發現,人類也好,妖族也罷,其實並無本質的區別,妖吃人,人吃獸,都大多為了生存,若論心性,許多人類之無情自私,好勇鬥狠,只怕也絕不輸於妖族多少。
也就是說人類也有各種各樣的缺點,只因個體實力弱,單靠某個人,並不能太過左右歷史,所以他們缺點也並不是太過惹眼,而妖族實力比人類強,許多缺點也被大大強化。
而且隨著人類數量越來越多,輿論也佔著優勢,人族利益至上也變成了至理,妖族乃至其它生靈也就像過街老鼠,越來越聲微勢弱。但站在不偏袒任何一方的立場上說,人類的危害也根本不輸於妖族。(不管女媧當時有沒有清晰地預見到未來幾千年後,就說現在,如果人類再這樣自私自利的生活下去,不顧後代也不顧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