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相當的小了,所以這朝廷的稅收也就沒有起色,老是遠遠不能達到產出的真正比例。
王珂不知道自己知道的這些是不是和現在大唐的情況一樣,轉身問起了房玄齡。房玄齡只是以為王珂因平日裡忙於軍事方面的事務,對與此事不甚瞭解,也就把現在是個什麼狀況對王珂說了個通透。
王珂一聽和自己知道的差別不大,心裡就已經有了主意,轉身對著李二同志說道:“皇上,此事要解決其實也不難,只是這就要看皇上是否有這個決心了。”
李二同志和房玄齡聽到王珂此話,都一起望著王珂,他們知道,王珂此話說出來,必定是有什麼主意了,但其中也一定有什麼事情不好辦,必須要李二同志下狠心去做才能做得到的。
李二同志也不問要自己下什麼決心,而是很平淡地說道:“王家小子有什麼想法就直接說出來,如果有理,朕是會去做的。”
房玄齡也在一旁附和道:“賢侄就不必擔憂了,皇上英明,只要是對社稷有利的,皇上沒有什麼不能辦到的!”
王珂來自後世,本就對自古以來的階級沒有什麼太大的概念,現在見倆人都要自己說出來,也不猶豫,直接說道:“我朝現在的賦稅徵收是按人頭來計算的,可是現在大量的土地都集中在一些世族和新的地主手裡,他們僱傭無地的農民為他們耕種,但由於在官府裡,這些土地的歸屬不在這些耕種的人名下,就只能是按照世族和地主家裡人員的多少來徵收稅負;再有就是城鎮裡的工商業戶,由於朝廷對他們的認知不夠,對於他們的賦稅也不重視,才造成了朝廷的稅收嚴重短缺,相應就造成了賦稅的大量流失。”
李二同志倒是沒有從王珂這番話裡聽出什麼來,而房玄齡卻不一樣,他一聽到王珂這席話,就已經明白,王珂是在說出一個事實,那就是現在朝廷所收到的賦稅,只是應收的賦稅裡相當微小的一部分而已,而大量的賦稅,由於徵收的方法不對,而導致沒有收上來,只要方法正確,這一大筆的賦稅,是完全有可能收入國庫,以使大唐得以更好的發展。
房玄齡也不顧李二同志在旁,急迫地說道:“賢侄,對於這個問題,賢侄有什麼好的辦法,請快快說明。老夫對於此事也想過不短的時間了,只是一直沒有看到要害之處,還請賢侄賜教!”說著還想著王珂一躬到底。
王珂連忙扶起房玄齡,連聲說道:“伯父可是折殺小子了,對於稅收問題,小子倒是有點想法,只要皇上肯下這個決心,小子以為就可以解決的!”
李二同志見房玄齡如此的激動,又見王珂再次提到辦這件事需要自己下決心,於是表態道:“王家小子不必擔憂,只要你所說的對朝廷有利,又不增加百姓的負擔,朕沒有什麼不可以做的。你只管說出來就是!”
李二同志這下算是把政策交代清楚了,只要王珂說出的辦法,在不增加老百姓的負擔的基礎上,又能增加朝廷的收入,那他就沒有什麼不敢去做的。不過想想也是,李二同志貴為大唐天子,雖說也要依靠傳統的世族力量來維護自己的統治,但是這畢竟是一個新興的王朝,對於舊的世族勢力必定是要有一些觸動才是對的,不然如何能讓天下的百姓對於這改朝換代歸心呢。
在李二同志沒有當上皇上以前,在李淵當政的幾年間,也不時的有一些這樣那樣的暴動或者說是起義發生,雖說都沒有成氣候,可是李二同志也還是不希望在自己當政的時候繼續出現。再說了,跟著自己打天下的這一幫人,現在也算是新興的貴族階級了,勢必會和以前的傳統世族發生矛盾,在這個時候,自己也只能是站在新興貴族的一邊,打壓舊的勢力。
只是一直以來,都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藉口來進行徹底的清算,現在如果王珂說出的辦法能夠順利的實行,必定會形成一個新的次序,這也是李二同志樂意看到的。
王珂倒是沒有李二同志想的這麼複雜,他只是單純的就事論事而已,因為他的看法和李二同志所處的角度是完全不同的,他只是站在大唐朝廷的角度上看待問題,怎麼能讓稅收能夠足額的徵收上來,還能誘使李二同志等一干人消除對工商業者的蔑視,讓大唐帝國的整個各行各業真正的繁榮起來,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兩種思維不一樣,但目的卻是相同的,那就是如何讓國庫的收入能迅速的富裕起來,能支援整個大唐帝國有序的運轉。兩個不同的考慮在這一點上出現了交集,使大唐帝國的變化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這點在不久的將來得到了證實,也讓王珂在李二同志的心目中的份量得到了加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