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含訓練中的軍火消耗什麼的就大致需要20萬,如果把手裡的錢全部兌換成英鎊的話,連造一艘無畏艦都不夠。哎,還是窮!
“獨立營已經控制了槍炮廠,鋼鐵廠那邊也試探了一下,但那裡日本人的勢力比較大,所以蘇小虎只以軍管名義先扣主了一批成材,漢陽和漢口這邊也已經基本控制,大人您一直擔憂的軍火補給也暫時解決了。”
“找到軍火庫了?”一聽到這個訊息,楊秋立刻豎起了耳朵,為了軍火的事情他已經愁壞了,嶽鵬見狀立刻笑道:“其實就在我們眼皮底下的龜山炮臺,那裡原本是江防營的軍火庫,之前我們以為那裡面應該都是江防營儲備的炮彈,沒想到瑞澄和張彪把槍炮廠的產出悄悄藏在了裡面。”
“季福成已經帶人清點了,大致統計有7000支漢陽造,各類炮彈萬餘發,子彈也有5000箱左右,另外還在裡面找到了8門七點五生野戰炮,36門五點七生山炮,再加我們這裡的一共是18門75毫米山炮、36門57毫米山炮和4挺哈乞開斯機槍。”張文景剛把他做的軍械清單遞給楊秋。
“18門克虜伯野戰炮可以按照北洋編制組建一個專門的炮營,36門57毫米山炮不如撥給龜山炮臺,最好是能在西面臨時再設個炮臺,這樣兩個炮臺就可以完全保護漢陽,還能覆蓋大半個漢口華區和武昌,此外我們現在有5個營和3個隊,天亮後把俘虜全部送到漢陽收編一下,加上降兵估計還能在組建2個營,這樣加炮營和輜重營就有了8個營。槍支彈藥目前夠了,只是重火力上差了些,尤其是機槍。。。。。。。”在德國留過學的嶽鵬對於機槍比其他人更看重,所以最擔心機槍不足的問題。
“申樹楷呢?”想到機槍楊秋就恨得牙癢,張文景立刻說道:“之前怕出事,所以暫時和那些東西一起帶回漢陽了。”
嶽鵬提出的擴編方案和他想的差不多,想了想立刻說道:“擴編就按照嶽鵬說的方案,輜重營獨立,新建炮營和獨立營全部整編為兩個團。。。。。。。”
“團?大人您是。。。。。。想改軍制!”話還沒說完,嶽鵬立刻抓到了他話語中的一點透亮,楊秋也不隱瞞:“既然你在德國陸軍學院讀過書,就該知道這是遲早的事情,有些事情我們還是應該放下心態和歐美接軌。”
“大人說的不錯,德國陸軍的編制是最完善的,北洋就一直在模仿,我覺得我們也是時候改改了。”同樣留過學的宋子清也贊成改制。
“鎮到棚依序改為師、旅、團、營、連、排、班,師和旅先等等,以團開始,每團設三個步兵營和一個炮營,再加一個輜重連和一個由軍官和優秀士兵組成的教導連。每營又分為三連九班。另外申樹楷給我買的機槍肯定還在他手上,要不然也不敢回漢陽,等拿到這批機槍後各步兵連都要配備一挺重機槍和兩挺輕機槍。”
楊秋大致說了下怎麼改後,四人也都認為可以實行,唯一問題就是還差一個炮營,但這事也急不來,倒是另外一件事情讓他頭疼:“現在的問題是,我們42標和杭志他們都是步兵,軍中本來就缺乏合格的炮兵,軍官。。。。。。就你們幾桿槍。”
這幾句話也讓四人都皺起了眉頭,投降軍人可以收編,只要軍事底子在,打散融入各營後戰鬥力基本可以保障,但軍官沒較長一段時間培養不出來,加上新軍主力全在武昌,漢陽和漢口基本是個空白點,很難一下拉攏到支撐兩個團的軍官。
如果沒有適合的軍官,那麼部隊擴得越大反而累贅越大,對於這點嶽鵬和張文景也很清楚,只是目前他們辦法也不多,倒是旁邊的宋子清想了想後說道:“大人,目前武昌混亂,我過江前已經瞭解了些,參與其中的大部分都是士兵,軍官實際參與人數不多,我覺得可以想想辦法招攬一下他們。眼下時局混亂,大人既然在這邊豎起了旗幟,我想有些人還是願意過來的。”;
說完後他自告奉勇道:“我來這邊的事情還沒有人知道,回去也不會引起猜忌,若是大人相信的話,子清願意回去一趟。”
“這個辦法不錯,只是他們會來嗎?我這裡。。。。。。。”楊秋笑道:“廟門可沒有黨人那麼光鮮。”
“大人說笑了,您把胡瑞霖請來又不是請客吃飯,以他的名望兩地士紳必定追隨,再等到那些安民告示一貼出去,您可就是反清殺韃子的大英雄了。要是報紙能在宣傳一下,兩鎮臨時軍政府的臺子不就起來了嘛。”張文景看到那些早早印好的安民告示就知道楊秋其實已經做好了準備,繼續笑道:“到那時除非來招安,要不然光三艦就可以讓他們頭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