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卻提前點燃了盛夏,四萬萬國民翹首以盼的統一與和平終於塵埃落定,縱橫晚清數十載的北洋隨著第一軍被包圍在河南,袁世凱臥床不起後轟然倒塌,從武昌起經歷了18個月的亂局後,新生的中華民國第一用鐵與血實現了目標。
年輕人走上街頭盡情歡呼,年長者躲在街角里出口長氣,報紙連篇累載宣傳國家大一統的好處和對未來的憧憬,似乎一切都開始慢慢好轉。
但就在舉國歡慶的同時,不和諧之聲如針芒般扎透了所有耳膜,首先是英國表示因為還未與民國政府達成如何處理清政府時期債務和關稅等問題,拒絕了唐紹儀提出的先承認再談的要求。英國老大一丹口,小弟們自然全部抱大腿,法俄比利時荷蘭等等在對待承認民國政權的問題上全部三緘其口,任憑駐各國公使費勁口舌都沒用。
就連與楊秋關係較好的德國對待在這個問題上同樣處於觀望,因為德國也覺得民國政府必須繼續履行清政府時期的一切債權,並繼續給予各國優厚待遇。至於正處於大正初期政治動盪中的日本,受了一肚子氣的山本權兵衛很乾脆表示日本不會承認民國政府。
在南京答應未來時間內逐步開放國內市場的誘惑下,美國終於釋放出了積極訊號。
6月1日當天,美國率先退出英國主導的四國銀行團,這個訊息還未散開,當天下午唐紹儀就代表民國政府與美方代表司戴德在上海簽署了中美《貿易補償貸款協定》。根據協議,美國花旗銀行為首的四家財團將向民國政府提供總額一億美元的九六折貸款,然後南京以這筆貸款向美國訂購包括一套年處理能力5萬噸的石油加工裝置用於延長和漢江油田的開發,為湖南湘潭訂購一箇中型化工廠所需的全部裝置,為重慶鋼廠訂購鎢鋼和錳鋼燒結爐和軋機各一套,為當塗鋼廠訂購無縫鋼管擠壓機裝置一套擴建馬尾船廠,訂購42臺蒸汽機車,1200臺工業機床(含36臺六軸高精度機床),合資修建包括新安江在內的三座水電站湘潭、水城等四家中型火電站,聯合興建36家技術學校和10所大學並提供師資力量等等,總金額5713萬美元。
同天,由西南銀行改組而來的民國中央銀行向湖北、重慶和江南三家公司提供1500萬美元貸款,以貨到付款的方式用於向德法兩國訂購包括一個蒸汽輪機,一家鍋爐廠、一家卡車廠、兩家合成氨化肥廠,一個磷肥廠等在內的生產裝置和技術。
遠東地區有史以來最大的單筆商業訂單讓美國幸喜若狂雖然被德國瓜分了1500萬,但這份協議也意味著中國開始逐步向美國開放其龐大的國內市場,訊息傳到華爾街後當年,包括西屋公司、洛克菲勒石油機械公司,美國鋼鐵公司在內的股票紛紛上漲,華爾街控制的美亞協會也再次向美國參眾兩院遞交了承認中華民國主權的草案,不過由於美亞協會只是民間機構,所以南京對美國依然保持著冷靜。
當這個訊息傳到倫敦時白廳都被震動了首次電報嚴斥包括朱爾典在內的駐華外交官們,詢問為何碌碌無為的法國都能得到300萬美元訂單,而英國卻一毛錢都沒拿到。
為此朱爾典不得不親自出面施壓民國政府要求給予英國至少1500萬美元的訂單,對此南京立刻給予了積極答覆,直接丟擲了一¨兩艘戰列艦的訂單。就算不顧歐洲緊張,英國也絕不會幫助中國製造戰列艦,連其它國家的幫助建造都別想,所以根本不可能答應,最終經過談判只拿到可建造10艘貨輪的價值300萬美元的民用蒸汽輪機和小水管燃煤鍋爐的合同。…;
當合同細節被敲定後,每個人都感覺到了撲面而來的熱浪。
但楊秋卻很清楚,國家統一併不代表就安穩了,大訂單也不代表歐美就從此會幫助中國走向富強只是因為歐洲已經讓脫不開身,不得不採取經濟上大撈特撈,政治上冷眼旁觀的策略。
忙完貸款和訂單後,駐各國機構的易幟,外派人員的調整,各地官員的任命等等讓南京彷彿成了平行世界裡上足發條的兔八哥就連休假中的楊秋都慢慢開始向工作轉移,首先處理的就是國社黨全國佈局和第三家工業集團建設。
根據楊秋的意見,包括廣州、馬尾、金陵、安慶、山東、大沽、北洋德州機器局在內的全國七家制造局將合併,其中馬尾製造局和江南一樣改為更加專業的船舶製造,其它製造局在將主要軍工裝置運走後將 改為民用工廠,其中金陵廠將改為南京車輛廠。
雖然七廠的主要裝置都技術落後,但總數依然有2000餘臺,這些裝置將被全部運往鄭州,並在這裡合併為類似湖北和四川的河南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