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33部分

以阿克德姆山高地為中心,在南北兩翼的埃基巴斯圖茲至卡拉幹達的300公里戰線上發起全面進攻,為應對這波洶湧的反擊,徐樹錚從東哈薩克和、阿拉木圖和塔城等地抽調13個師增援龍雲的東哈薩克集團軍,還嚴令哈薩克獨立軍8個師前往增援,雙方總計87個師沿著200米寬的伊希姆河左右來回絞殺。

與此同時,朱可夫花了兩天在森林的掩護下繞過沙赫京斯克,但他的好運在抵達熱孜卡茲甘西北面的塔爾德賽後被偵察機終止。率先發現的飛行員召來整整兩個轟五大隊,和兩個化蛇乙型對地攻擊機大隊參與圍攻。在整整一天的空中進攻中,國防軍不僅擊落61架蘇軍戰機,還摧毀了至少120輛坦克和數百輛卡車,並造成近五千蘇軍傷亡,還迫使朱可夫不得不丟掉近半輜重加速前進。

4月29日,中亞戰區空軍再次出動,對熱孜卡茲甘西北的阿爾卡雷克和阿斯塔納兩個蘇軍前沿戰術補給點實施轟炸,433架轟五和57架鬼車俯衝轟炸機參與了行動。在連續兩天的轟炸中。總計出動1393架次,以自身損失51架的代價,將這兩個前沿補給基地摧毀。

就在空軍轟炸前沿補給基地的當天,卓凡也抵達了熱孜卡茲甘西面的烏勒套山防線。烏勒套山是熱孜卡茲甘西南面最重要屏障,平均海拔高度370米,只能算丘陵,而且坡緩、地勢開闊,沒有險要可以支撐。從防禦角度看並不是最好地形,但哈薩克大部分都是這種適合裝甲叢集作戰的地形,所以不能說沒有價值。它和熱孜卡茲甘防線一起。組成了一個“l”型。正因為這個“l”的存在,才擋住蘇軍從這裡深入克孜勒奧爾達的可能。防守這裡的是第2軍和24軍兩個步兵師,這幾天又從東哈薩克補充了兩個步兵師和哈薩克獨立軍兩個師。

總計11個師需要防守總長度85公里的l型防線,壓力還是很大的。

所以他抵達時,數萬駐守在這裡的將士正在佈置防線。他們首先用挖壕車犁開沙土,然後用工兵鏟擴大,修築反坦克戰壕。但這道戰壕很特殊,口寬底窄,深度達9米。與目前各國普遍的v字型反坦克戰壕兩側堆土不同。士兵將挖掘出來的土全部堆在己方一側,而且還拖來數千個長5米、高3米的集裝箱,還將多餘的土填滿箱子,同樣堆在己方一側。壘成一道三米高,中間有集裝箱,下面是鬆軟土層的大型土堤。

長提中央,每隔20米就有一個可供人透過的缺口。缺口後面300米是一個埋入式反坦克掩體。一門門85毫米反坦克炮和最新的35年式乙型獵殲坦克埋伏其間。這種32噸的獵殲坦克是在35年式的基礎上提高而成。同樣採用31式坦克地盤,部分還直接使用戰場上損壞的31坦克,最大改進是採用了重慶公司的105毫米/l55型分裝高炮。這門炮原來是為海軍高炮專案研製。所以採用威力較大的分裝彈藥,但競標中因為海軍覺得鄭州產85毫米高炮體積小、速度快,射程和威力都非常好,而且105毫米和主力120毫米高平兩用炮相互牴觸,所以放棄了計劃。陸軍一向勒緊褲腰帶過日子,於是立刻選中它作為36式主戰坦克火炮,但36式主戰坦克需要整裝彈,所以重慶不得不對這門炮進行大幅修改,卻沒想到戰爭開始後新坦克炮還在試驗,反而老的分裝炮就被看中用於獵殲坦克。

和裝85毫米坦克炮的甲型相比,乙型最大改進除了安裝105毫米加農炮外,還加厚了正面裝甲。但它加厚的方式很奇特,採用了後世使用的bdd附加裝甲。bdd附加裝甲是一種簡單卻有效的新技術,外觀看就是一個鐵盒子,正面是30毫米表面滲碳硬化鋼,裡面是4層斜置的5毫米均質鋼板,中間填滿用膠水粘接的膨脹珍珠岩顆粒(真實的bdd填充應該是聚氨酯泡沫,當時技術有限,改了)。根據實驗,穿甲彈在撞擊bdd後,會發生偏轉並分解最佳穿甲外形,對碎甲彈和破甲彈兩種新式彈藥也有很好的防護能力。原本31型坦克正面裝甲就有80毫米,還是傾斜40度佈置,實際防護高於110毫米。加裝bdd附加裝甲後,算上傾斜角度實際正面防護能力已經增強至220毫米,這個厚度別說蘇軍最新的57毫米反坦克炮,就算是36主戰坦克的那門嗑藥炮也咬不動。

最讓大家滿意的是,只增強正面的話,每輛坦克實際只增加兩噸,國防軍所有坦克和裝甲車設計時都有充足餘量,所以全都可以掛裝。而且造價也非常低,即使是手工小廠,只要懂焊接就可以批次製造。隨著蘇軍新式57毫米長身管加農炮出現在納沃伊並對31型坦克造成威脅後,這種廉價的bdd附加裝甲已經迅速投入量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