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大家裝船。雖然這些精密裝置運來前都已經包裝妥當。但為防止擦碰損壞,一千多位陸陸續續從荷蘭、挪威等地以各種名義趕來的海軍和情報部特訓水手都非常小心。塞滿圖紙資料的防水皮箱是格外需要保護的東西,全部被裝入條件最好的封艙內。…;
陳世英走入船廠。德國船工們正在拆除圍繞在破冰船四周用於改裝的梯架。這兩艘4000噸級遠洋極地破冰船就是從霍瓦特船廠買來的,除原有的蒸汽輪機和高壓鍋爐外,船上又新增了兩臺man公司的大型柴油機。外形也做了很大修改,原來的四座煙囪被合併為三座,船體上鮮亮的橘黃色條紋被去掉,採用總司令特意關照的淺灰和藍灰交錯的波浪條紋,據說這種條紋可以有效減少被發現的可能。而最關鍵的就是要為破冰船加裝武器,其中包括2門120毫米和2門88毫米速射炮,還有國內提早運來儲存在挪威境內的25毫米野蜂防空機關炮和12。7毫米重機槍,最後還必須在船艉加裝一套深水炸彈發射裝置。採用德國製造的深水炸彈,以應對路上可能遇上的敵對潛艇。
不僅兩艘破冰船都需要按這個要求加裝武器,船隊中的商船也需要增加一些馬克沁機槍架和水上飛機艙。當然,所有武器都必須隱蔽起來,至少要確保從外部無法看出這是武裝船。工人們非常努力,雖然無法離開但每天100美元的工資對現在的他們來說非常寶貴。何況每天還能舀到10罐午餐肉,所以短短兩月就全部完工。
陳世英深吸口氣向碼頭邊走去。隨著腳步,17艘艨艟灰影靜靜地躺在瓦爾諾河和波羅的海交匯的水域上,全部都是德國戰前製造的新式遠洋輪,最小的排水量也超過1。5萬噸!最大的兩艘油輪更達到2。8萬噸。當然,現在的油艙裡除了裝置和機器外,只有一包包以防萬一的燃煤包,至於計劃中的重油,因為德國無法提供只得作罷。
原計劃中最理想是帶25至30艘回去,但驕傲的德國人也並非什麼都願意賣。不過這已經非常不錯了!最起碼點名的克虜伯裝甲冶金配方,去年初才研究出的火炮身管自緊技術,穿甲彈技術。萊茵金屬公司的超硬鋁合金、馬爾本公司一度研究過卻又放棄的液體火箭圖紙,梅賽德斯的發動機實物和圖紙,還有包括大型模壓機、水壓機、油壓機、兩臺原本為馬肯森巡洋艦準備的超大型船舶柴油機在內總計270臺成套精密機床和裝置。加上剛剛抵達蔡司光學,全都是國內最需要的高階製造裝置,更別提2771種使用了1。1萬隻皮箱裝載的各類工業裝置製造圖紙了!雖然這些圖紙回國後還需要翻譯,而且德國提供的全都是備份品。但價值卻是真實的!這些無論哪一樣舀出去,都是連英法美都會心動好東西。
外人看來這些大公司一定很傻,將這樣重要的技術和裝置賣掉,但實際上他們卻非常聰明。對德國這種早已進入工業化的國家來說。機器裝置都不是問題,只要擁有充沛資金、有技術工人,就能靜待戰後最殘酷的幾年過去重新發展起來。而且這些技術大部分都是他們已經研究過的,毫無秘密可言,所以可以很放心將備用圖紙出售賺取利潤,再把原件運往瑞士等國秘密儲存起來。可惜的是,最讓大家眼紅的。利潤最大也是德國最強的化工資料他們舀出的不多,除了制鹼、合成氨、化肥、合成橡膠等十幾種國內已經摸到門檻或已經生產的東西外,其它的寧願爛在肚子裡也不願賣掉。這種一貨兩主即賺到錢又儲存實力的做法不免讓人心酸德國的衰敗,又讓人感慨他們試圖東山再起的不屈決心。至於達成協議以高薪聘請的數千餘技術專家、圖紙翻譯和高階技工,卻不會冒險一起出海,他們將在巴黎和會後陸續出發,直到教會中國學生和技術工人看懂這些圖紙,製造出成品並熟練操作這些機器後才會回國。…;
陳世英靜靜地看著。嘴角慢慢勾了起來,連腳步聲都沒注意。
“看什麼呢?”
聲音打斷了他的暢想,扭頭看去秉文和劉明詔穿著厚厚風衣不知何時走到了身後。而讓人驚奇的是哈坎艦長居然也來了。陳世英連忙敬禮:“少將。”
“我已經辭職了。”哈坎面無表情地擺擺手,越過他們望著霧氣中的船隊,臉頰嚴肅線條冷硬。陳世英悄悄撞了下秉文:“老大,他。。。。。。。怎麼也來了?”
出國留學計程車官生都愛抱團,每一屆都有自己的“老大”,劉明詔是赴德陸軍中的老大,秉文是海軍年輕人口中的大哥大。這個玩笑似的稱呼被大夥儲存了下來,所以秉文沒在意這種稱呼,望著哈坎的背影也有些猜不透他,說道:“他自己要隨我們去。而且昨天還辭去了所有軍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