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這些後剩下就簡單了,配套驅逐艦、潛艇和魚雷艇大家都沒費太多心思,一來目前追求這些小軍艦要多麼先進不現實,因為技術沒達標。二來半賣半送的美國保爾丁級驅逐艦也都是戰前才下水的,幾家船廠也設計過多種驅逐艦,所以乾脆交給海軍自己去安排生產數量和規模。
大家一起群策群力討灤究三天後,終於拿出了民國1920海軍計劃,根據計劃海軍此次將總計建造2艘航母、4艘重巡、8艘輕巡、24艘驅逐艦、8艘潛艇、78艘魚雷艇/快艇、2艘破冰船、4艘萬噸綜合補給船、2艘3000噸級佈雷/通訊快速巡洋艦、3艘2萬噸級浮船塢,還有總計366架各類飛機。
開工時間也做出了安排,最早的是重巡洋艦。按照時間表最晚將於20年年中擇機建造,22年3月前必須確保全部下水進入舾裝。輕巡洋艦將晚半年建造,而航母則最早要等到21年年底才上船臺,其餘船隻都由海軍自行安排。之所以這樣選擇一來是重巡要趕在華盛頓條約簽署前下水,這樣到時候就能以完工率高無法放棄為由保住。二來航母目前也不急需,飛機突破也需要一段時間才行。三來分批建造可以減少船臺壓力,也能讓海軍有足夠時間培訓水兵。
最後大家算了下,全部採購建造費用需要2億民元之巨!
張文景的確有些肉疼,因為他如今已經知道,海軍採購費用和成軍的總費用是兩碼事,後者至少要在採購費用上翻個倍!別的不說,光是派遣士官生去歐美留學,每年就好多錢。還好這筆錢不是一次性拿出來,蒸蒸日上的財政也能負擔。當然,他還是督促海軍繼續裁撤老艦船,並且首次向楊秋提出貨幣改革。…;
薩鎮冰才不管什麼貨幣改革,立刻拍胸脯保證回去就裁撤2艘巡洋艦節省軍費。
最後就是瓜分訂單了,各家船廠和公司全都是望眼欲穿,對他們來說接手海軍訂單不僅僅是賺錢的問題,更是提高自身技術的大好機會,畢竟軍用和民用是完全不同的領域,海軍造船是綜合性的,涉及數百種產品和技術,所以國家和軍方都會有專門的技術團隊支援並監督,而此項工作就是由哪個面孔冷冰冰一看就不好說話的哈坎負責。
根據各家船廠的綜合能力,最強的江南拿到包括1艘航母、2艘重巡、2艘輕巡、2艘破冰船在內的11艘大型訂單,馬尾拿到1艘重巡、3艘輕巡、2艘補給船和2艘佈雷快速巡洋艦。讓人意外的是最後1艘重巡居然落戶求新船廠,還搭上1艘輕巡,把朱自堯興奮地半死,連連保證一定會準時完工並確保質量。其實大家想想也明白了,求新廠如今是除了江南外全國最大的私營廠、前年還兼併了技術不錯的英國揚子江造船廠,把這樣一家企業樹立成全國私營典範無疑是很好選擇,也能促進民營資本投資重工業,至於楊秋名下企業因為他身份特殊所以不宜太過張揚。此外求新就在江南邊上,技術支援等什麼都非常方便。而欽州和青島也各自拿到1艘輕巡、1艘萬噸補給船和大量驅逐艦訂單,連廣州、大連和天津三家新興造船廠也都給了驅逐艦和魚雷艇訂單,確保他們在技術上不要落後太多。
最後楊秋還板起臉,嚴令!所有型號子系統除非是國內無法制造,或者質量的確在建造工期結束前達不到標準的才允許向國外採購,否則即使差一些都必須使用國產型號!而且各型艦船和裝備必須儘量確保配件通用,以便將來升級所需,即使建造速度放慢也要確保這兩點!還要求工業部和國防部三年內拿出國家裝備製造業和軍用製造標準。這兩點最後得到了包括鄭廷襄在內的全部工業巨頭們的贊同,軍方也希望簡化後勤所以更是積極。最終這個提議拉開了中國裝備製造業標準化的序幕,使得未來五年中大量國有工業標準被迅速確定下來。
這個堅持最終被認為對國家制造業的促進和改革起了很大作用,以海陸空三軍後來大量裝備的85mm高平兩用炮為例,總計發展了幾代數十個品種,但所有型號之間都能確保至少百分五十的配件完全通用。而且由於體積、結構等等都按照標準尺寸,所以不需要太大改裝就能直接安裝到各類平臺上使用。
大爆海軍拉開了戰後國防改革的序幕,這次爆發不僅僅是財政許可,也有歐戰結束後英法即將重回遠東考慮。雖說依然沒能建造戰列艦,但誰都知道等這批造完後,國家制造能力將肯定踏上一個新臺階,到那時或許可以考慮建造更加強大地戰艦了。
完成了海軍計劃後,楊秋又視察了一圈西南鐵路網才回南京,但他只待了半月,向黎元洪等人彙報巴黎和會等情況後又繼續踏上前往西北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