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餘個,建立起特種精密軸承、超大型曲軸、超大型大傾角螺旋槳等原來各國對華限制的產業,光這些就價值菲淺。
當然,張曉宇准將(書友us marine corps客串)不會管這些。他遺憾的是,因為中日戰爭早於預期,所以要到下個月,山東號才能有“夥伴”,而最後兩艘要到明年年初,還很可能面臨無用武之地的尷尬。其實早在馬里亞納海戰後,海軍就想過停建,但因為當時後兩艘都已經下水進入舾裝,完成進度都超過八成,拋棄的話損失很大,所以才決定造完。
“長官,炮擊編隊入列完成。。。。。。。”
“報告,觀測機已經起飛。。。。。。。”
“轟炸機正在撤離。”
“驅巡編隊進入戰位。長官,張司令官的電報,日落前空軍會幫我們清理空域,隨時可以開始。”
航海艦橋內,一項不修邊幅的前北京號戰列艦艦長,今天卻格外整潔。頭戴鑲金邊大簷帽、肩披准將銜章、身著燙熨整齊的黑色將官外套,一手捏著白手套,一手扶住欄杆,目視水線盡頭隆起的小島。“有沒有日本主力艦隊的訊息?”
“兩天前曾在火山列島附近出沒,現在不知去向。”和他一起從北京號調來的參謀長很清楚自己這位長官的心思,笑道:“長官,我賭您遇上大和號的機率,小於百分之五。。。。。。。”
“我賭,肯定有機會對上。”張曉宇一愣,旋即哈哈大笑。笑完後,才將手套往操作檯上一扔:“開始吧!”
隨著槍炮長拿起電話,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海空聯合登陸戰,一觸即發。
。
。(未完待續。。)
第993章 颱風(二)
久米島,琉球群島中的第五大島。和所有火山島一樣,島上山丘起伏,最大落差178米。島的東北面是姑米山、山上有兩座天然火山湖,南面是阿拉山,中間稍小的是天后山。西南面有一條狹長的珊瑚沙丘,沙丘和主島結合處,還有兩座小島扼守天譴。東南面的白瀨河河口兼城港,則是島嶼的中心。
就是這樣一座59平方公里,人口不到萬人的小島,卻橫在了大陸架和琉球群島之間,成為日本海上“絕對防禦線”的前哨站。為防備中國,在第二次中日戰爭中丟失臺灣後,日軍就將琉球作為防禦中國的第一線。不僅在琉球各島上修建各類要塞十餘處,還用水泥和鋼筋建造了數以百計的小型掩體,並大量挖掘地洞,充分利用巖洞和高地落差優勢,試圖將琉球打造為“永不沉沒的海上要塞群”。而久米島也在過去二十年中不斷加強防禦,島嶼最高的姑米山山頂,就有一座安裝有大口徑岸炮的要塞,以要塞為中心,形成了以隱蔽工事和巖洞為支撐的防禦結構。
戰爭爆發後,中國空軍轟炸機就多次對島上的防禦設施進行轟炸,並用“滾雷”無線電制導炸彈摧毀了姑米山要塞,但對巖洞和隱蔽工事的轟炸效果卻不算好。隨著海上多次失敗,日本意識到中國登陸琉球勢在必行,所以幾個月內將島上居民全部撤走,並將原來的守備大隊從三千人加強到一萬五千餘。還挖掘了大量洞穴,有一些深入地表十米以上,將洞穴串聯形成複雜的地下網路,洞口則用植遮掩,極難被發現。在此情況下,北京總參和海軍也想過繞開久米島直取琉球,但從大陸到琉球。運輸線長,後勤壓力大,轟炸機也不能滿載起飛。而且總參還認為,馬里亞納突襲和後來的馬紹爾等登陸戰與具有縱深寬度的琉球不同,登陸後必定會有一場較長時間的拉鋸戰,所以有必要在登陸琉球前用這裡來檢驗部隊,並將其作為拉鋸戰的海空前沿基地。
所以從半個月前,空軍就再次對久米島進行持續的轟炸,使用凝固汽油彈,焚燒地表植被和建築。儘量讓那些掩藏的洞穴暴露出來。經過長達十餘天的空中偵察和轟炸,海軍部還將方圓59平方公里的久米島分割為176個炮擊地塊。
這份炮擊表,現在正握在山東號戰列艦的槍炮長手裡。
“一號炮塔準備完畢。”
“三號準備完畢。”
“二號。。。。。。。”
“液壓正常、左舷供電正常,洩壓閥開啟正常、前桅測距儀就位。。。。。。。”
“甲板人員注意,帶好耳罩、二級防震準備。。。。。。。。”
嘟、嘟。。。。。。電話裡每響起一次“準備完畢”的聲音,航海艦橋的戰備儀表盤上,指示燈就亮一盞。12門406毫米主炮在萬眾矚目下,徐徐抬起粗大駭人的炮管,當甲板損管燈也被點亮。張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