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磨盤山!”
那老代表激動地說道。
他當然不會這個名字原本歷史上代表的含義,李定國與清軍的最後一場血戰啊,基本上可以說是南明在西南戰場的最後輓歌。一戰斬清軍兩個固山,兩個公爵在內近萬人,但勝利也是用明軍最後一批精銳的鮮血換來的,他們用這一場遲來的勝利,為桂王一系的抵抗劃上句號。
“侯爺,小的想問侯爺,這種地瓜在騰衝能不能種。”
旁邊那個略懂官話的問道。
“當然可以,回去你們就可以帶著一批,算是我送給鄉親的,不過這東西產量雖高,但不如米養人,平地還是稻米為主,山嶺薄地可種這個,倒是你們那裡最適合玉米。只是玉米需要育種,這裡的玉米種也是從江北運過來,你們那裡肯定不行,崇山峻嶺無法運輸種子。回頭我幫你們在淮西找那裡的鄉親商議一下看看能不能找個懂育種的,和你們一起回騰衝,在那裡專門育種,不過這得看他們有沒有人願意去。”
楊慶說道。
“侯爺放心,只要他肯去,我們那兒的姑娘隨便他挑!”
那老代表拍著胸脯說道。
他們那裡其實最適合種煙,不過崇禎當年的禁菸令還在,楊慶暫時也沒準備放開,這樣就換玉米好了,騰衝玉米也是主要作物。
至於育種員就不用說了。
這個年代玉米實際上在中國包括雲南在內的大多數省都有,但這個時代的農民不可能懂授粉之類的農業技術,只能由自然授粉,最終導致玉米產量低得可憐,同樣也很少有人會種這種東西,根本對農業沒有任何實質幫助。事實上直到民國時候玉米仍舊不是主要農作物,平均畝產更是低得可憐,山西的玉米普遍不過百,很多地方的農作物產量統計中根本就看不到這個。
玉米威力的真正釋放,關鍵就再於育種。
自然授粉不行。
人工輔助授粉作用其實也不大。
有用,能讓產量增加,但依然無法擺脫雞肋狀態,最多接近小麥在北方的產量,南方甚至更低,那麼明顯小麥更划算。
而玉米威力的真正釋放,手段也只有一個,雜交,這是唯一辦法,自交種的確也可以,但那是現代,是多少年選育的,在這個時代想要使其增產就是雜交,兩個自交系之間進行雜交以獲得擁有雜種優勢的種子。
但只有一代。
第二代產量就直線下降。
但優勢明顯,至少可以比自交增產百分之二十到三十,這是一個質的改變,農民會由對玉米不感興趣變成感興趣。尤其是冬小麥和玉米在北方的輪種會使北方旱田也能形成穩定的兩熟,而這個時代北方最好也是兩年三熟。
楊慶之前就是輔助授粉。
這個很簡單,根本不需要太多的技術,淮西玉米治種區絕大多數都已經掌握輔助授粉,實際上很多皇莊自己也已經開始以這種方式治種。而此時他在淮西的育種田裡搞的是雜交種,未來他的原則就是自交種搞科研選育培植更好的自交系,然後兩個自交系雜交成單交種。未來甚至擴充套件到兩個單交種雜交為雙交種,甚至三個單交種雜交成三交種,那時候才是玉米威力的徹底釋放,這也是整個二十世紀初美國玉米業成功的關鍵,就是最早在一九零幾年時候美國科學家研究出了玉米雜交。
至於技術……
好吧,他承認是被某種神秘力量醍醐灌頂了。
不過這種只是初級階段的雜交育種,並不需要太高階的技術,這全是二十世紀初基因技術還沒誕生前搞出來的,不牽扯什麼高階東西,就是單純的植物間管理,只不過管理的程式很複雜而已。
楊慶親自教授的第一代雜交育種田已經開始種下,今年他就能帶著那些徒弟搞出第一批單交種,接下來會在淮西一帶試種。但這個時代的交通條件限制了良種流通,要想釋放玉米雜交威力,必須在每一個有條件的地方都設立育種站,然後由這些育種站培育雜交玉米種。江浙暫時不需要這種東西,因為這裡的糧食足夠,楊慶搞雜交玉米種是為了吸引西南山民出山到河南,同時以漢民用這個在西南山區擴充套件。
這樣他需要幾個試點。
需要讓那些山民看到新種子的威力,只有他們都看到了好處,才會真正走出崇山峻嶺,只要能夠從雲貴山區抽出一百萬山民,然後再移過去一百萬漢民,這片土地的穩定也就徹底解決。
同樣他也可以重新填充河南。
這樣就把騰衝列入自己的第一批試點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