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在外部壓力『逼』迫下預設甚至配合的結果。如果他繼續得寸進尺,文臣們忍無可忍會和各地官員聯合起來,把南京變成一座政令不出城門的孤城,他們很容易做到這一點,地方官員都和他們一夥,楊慶不可能把所有地方官抓進狼『穴』,那會使整個國家癱瘓。而科舉制延續就代表著以後這種格局延續,因為官員的選拔權終究在文臣手中,畢竟無論楊慶怎麼折騰,都改變不了官員得從士子們中間挑選這一點,他無論怎麼改都逃不出文官的牢籠。
但如果按照他的科舉計劃改革就不一樣了。
原本一個來源變了多個。
這一個來源文臣們可以確保掌控。
但多個來源就不是文臣們能夠掌控的了,按照楊慶的計劃,新的科舉將改為文科,農科,財科,工科,醫科,兵科一共六科,每科都有各自不同側重點的考題和舉人考取渠道,而且不再有戶籍限制。除了兵科考出來只能入軍隊外其他五科考出來都進官場,都是進士,文科就是過去的科舉了,但文科和其他四科進士一樣當佐貳官起,並且一樣根據當佐貳官期間表現銓選。
這就很喪心病狂了!
以工科為例,那些八股文書生哪個能考過匠戶子弟?廢除戶籍限制後工匠子弟又不是不識字,人家也不是說都天生愚鈍,泰州學派創立者王艮還是煮鹽的灶戶呢,那些八股文士子哪個敢說學問上壓倒這個灶戶子弟?
不靠八股文怎麼贏?
但最終結果呢?
八股文進士和工科進士一個起點。
一樣當官,一樣升遷,哪怕吏部可以搞潛規則,但當地方官場充斥這一類雜科佐貳官後,文臣也就無法控制地方官場了。
想架空楊慶?
那好辦啊!
錦衣衛去下詔獄,隨便找個雜科佐貳官代理,當國官場充斥這一類佐貳官後,哪怕楊慶就是想來一場徹底的清洗,文官們也沒能力抗衡,地方上他有皇莊民兵,官場上他有這些雜科進士,他就建立起一個完撇開文官的政權體系了。
他這是在跟文官玩釜底抽薪。
那些文官又不傻。
他們怎麼可能會答應?
答應了就是自掘墳墓啊!
“宋公,憑良心說,我這是不是為天下所有讀書人著想?哪怕以您的才華,一輩子也沒考上進士,但如果讓您考工科呢?進士對您來說完就是唾手可得!青主兄,您一輩子連個舉人都沒考上,但要讓您考醫科,進士是不是唾手可得?我可以拍著良心講是為了天下讀書人,這天下讀書人有多少,識字的都是讀書人,真正從八股文一條路走出來的不就每三年那幾個?為何不給讀書人多一條路?”
楊慶憤憤不平地說。
宋應星尷尬地笑著,倒是一旁傅青主笑得頗為贊同。
傅青主是山西人。
他是李自成攻下山西后,逃難到南方投奔他老師袁繼鹹的,袁繼鹹的總督湖廣江西軍務一職撤銷後,調回來擔任工部尚書,楊慶才知道傅青主居然在他身邊。於是他打著坤興公主愛護百姓的旗號,在南京正式設立慈幼局,並且在各地都設立隸屬於慈幼局的慈幼院,資金由公主出,既然有傅青主這樣的人才,當然要讓他當這個局長。
另外還得利用慈幼局集中培養各地的接生婆。
這一點非常重要。
這個時代新生兒死亡率太高,必須以更科學的手段,對那些接生婆集中培養,甚至由慈幼院專門負責管理這件事,而號稱明末清初一代醫聖的傅青主無疑也是最合適的。
雖然他們都知道楊慶其實是別有用心,但楊慶的確說出了這些精通雜學的讀書人心聲。
要知道哪怕宋應星也一輩子沒考上進士,哪怕傅青主四十多了也只是個廩膳生員,哪怕顧炎武也只是個監生,還是買的監生,他們的才華絕對算得上此時頂級人才,甚至還都是世家子,傅青主也是官宦人家。但即便這樣他們也依然走不通八股文這條路啊,那麼如果給他們一條八股文以外的科舉之路呢?讓他們考工科醫科農科別說進士,三甲都唾手可得,那麼那些文臣們就成了他們的攔路石,忠勇侯反而成了他們的希望。
就在這一片詭異的沉寂中,一名軍官策馬而至,將一份公文呈交總長。
“哈,終於有好訊息了!”
楊慶看著手中公文一臉欣慰地說。
“諸位,河南大捷,騎兵軍和第一軍於銅瓦廂大敗建奴,斬首一萬,俘敵八千,河南是咱們的了!”
他緊接著舉起公文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