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貴妃雖然是貴妃,但看起來氣勢比薛德妃還弱。這也怪不得她,溫貴妃本來就不過是皇帝身邊的近侍宮女,出身卑賤。若不是她誕下了皇長子,而皇長子又被立了太子,她也爬不到貴妃這個位子。溫貴妃沒有得力的孃家,最聰明的做法,便是低調行事,明哲保身。
所幸溫貴妃當宮女時也曾經侍奉過太后,從太后看她的眼神與說話的語氣,傅採蘊可以隱約感覺到太后對她多少也有幾分情分在。溫貴妃自然也是低眉順耳,千依百順,當真是一副賢良媳婦的做派。甚至讓傅採蘊產生了錯覺,太后與溫貴妃就如尋常人家的婆婆與媳婦一般。因此溫貴妃看起來雖然勢單力薄,可貴妃的地位卻也不是能輕易動搖得了的。
其實,太后對溫貴妃的恩情又何止這麼一點呢?想來皇長子的出身受到了母妃的影響,並不算深得帝心。他不過是光啟帝一夜風流的意外產物而已。若不是身為皇長子,恐怕只能成為一個普普通通不受待見的閒王罷了。
而皇長子似乎並不像溫貴妃那樣安於現狀,得過且過。幾年前他聯手朝廷重臣給趁著皇帝得病時向皇帝施壓,逼著他立太子。因為皇長子明白,二皇子早夭,其他皇子普遍年幼,沒有幹出什麼實在的政績。若是等到三皇子長大,因了他那不太受皇帝待見的出身,最終花落誰家還是未知之數。因此他要將一切的威脅都扼殺在萌芽之中。
大皇子的猜測是正確的,因為皇帝將他冊立為太子,並非完全是出於他自己的意願。
朝臣緊逼是一個重要因素,還有另外一個左右他決定的人,就是太后。
因此說太后是溫貴妃母子的大恩人也不為過。在大皇子被冊立為太子後,溫貴妃也很快就從溫昭媛晉升成了溫貴妃。溫貴妃內心自是對太后感恩戴德的。可以說,沒有太后,便也沒有他們母子的今日了。
來請安的公主大多都是未出嫁的。再見六公主,她那不自覺流露出的目空一切的睥睨還是讓傅採蘊感覺不太舒服。六公主雖然嘴上不說什麼,但恐怕心裡對這個如此受寵的太后外孫女還是頗為不屑吧。傅採蘊在心中默默想道。
而七公主讓傅採蘊覺得很親厚,七公主比穆崢稍微小一些,與傅採蘊年齡相仿。她的溫婉懂事,與六公主的睥睨不屑和九公主的刁蠻驕縱大相徑庭。後來傅採蘊才知道,原來七公主與她一樣都是母親早逝,自幼就被寄養在甄昭儀那裡。而甄昭儀又是英國公夫人甄氏的堂妹,因此兩人不僅性格相似而且出身相仿,這便又無形中增添了幾分相見恨晚之感。
而太后見到這兩個小女孩的親近,心中也是歡喜。做祖母的,尤其是皇室宗親,更想見到自己的孫子孫女一團和氣,和和樂樂。
比起七公主,傅採蘊還是感覺到自己幸運一些。畢竟自己的父親在母親死後未再續絃,自己與哥哥依舊被父親疼愛著,而且這種疼愛有增無減。而七公主母親逝去後在宮中的日子,恐怕過得還不若自己的閒逸舒服。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她被攤上一個還算不錯的養母。
兩個小姑娘在一旁說了一會話,英國公夫人甄氏與端王妃便雙雙入宮來請安了。雖然今日並非命婦入宮請安的日子,可甄氏此舉很明顯便是要接回傅採蘊回國公府。即使太后沒有提出要將傅採蘊送回去,但國公府若真是將傅採蘊丟在宮中不聞不問恐怕也不太地道。甄氏這次入宮來,很明顯就是要表現出英國公府對傅採蘊的重視。
作者有話要說:
☆、回府
再見到甄氏,讓傅採蘊有些驚訝,也有幾分擔憂。
雖然只是十日沒見,但甄氏的憔悴消瘦傅採蘊卻是看得明顯。要入宮的甄氏定然早就做了一番精心打扮,但依然難掩倦容,怕是她真正的顏色只會比現在更差……難道國公府出了什麼事麼?
但傅採蘊很快便打消了這個念頭。因為與甄氏一同進宮的,她那暌違已久的親姑姑端王妃神色卻是極佳,光彩照人,容光煥發。那保養得宜的姿容一點都看不出是一個一雙兒女都快長大成人的女人。
太后照例對端王妃和甄氏問了一會話,便讓傅採蘊跟著二人回去了。臨別前,傅採蘊有些依依不捨地看了太后一眼。太后這麼照顧她,傅採蘊心中也是帶著感激與感動。想到要離開太后,竟也有些不捨。
太后似乎也看出了傅採蘊的想法,便朝著她微微一笑,“你這傻丫頭,想外祖母的時候便入宮來便好,誰敢攔著你?”
甄氏也做了相同的保證,傅採蘊終於點了點頭,跟著兩人一同走出了興寧宮。
坐上了轎輦,端王妃還是在不住地打量著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