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柴東亮特意安排的,為了明年即將爆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準備的,這些水連珠步槍和老式的雙輪馬克沁都是準備賣給俄國人的,採用的和俄軍同樣的制式和標準,質量當然要有保證,但是一些新技術就沒必要用在這裡了。
柴東亮必須保證,江淮軍的武器要比賣給各省軍閥和外國人的,領先一代甚至是兩代。按照現在江淮軍的火力配置,每個師一年起碼要兩百萬銀元才能喂的飽,如果打起仗來消耗起碼是三倍以上,這也是柴東亮一直無法大規模擴軍的原因。
隨著江淮地區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江西、安徽兩省現在每個月的稅收已經達到了六百萬以上,各地商家衝著江淮地區的穩定和對工商業的扶持政策,紛紛來這裡投資,一直困擾柴東亮的經濟問題已經得到了極大程度的緩解,隨著一本萬利的氨苯磺胺的上市,再增加十個八個整編師的兵力,柴東亮也能養的起。
柴東亮一直推行寓兵於民的政策,江淮地區大批由民間投資的射擊、馬術、航空俱樂部如雨後春筍般湧現,這些民間組織都得到官方的財政支援,愛好打槍、騎馬的年輕人,只需要象徵性的掏幾個銅板,就可以受到軍方派遣的教官的正規訓練。單單是航空俱樂部的註冊飛行員,已經有上千人。射擊、馬術俱樂部的註冊人數更是達到了十萬之巨,戰馬也達到了上萬匹,如果加上受過軍事訓練的學生和工人,江淮一帶預備役的軍人已經達到了駭人聽聞的五十多萬
這些人都是一聲令下,脫下便裝就可以抗槍打仗的軍人了,而且都是軍事發燒友,屬於絕對的戰爭狂
漢風I型步槍、手榴彈、擲彈筒、山炮、野炮、迫擊炮、改進型的馬克沁、剛剛透過實際測試的德普輕機槍、,如果上海光華兵工廠的一百零五、一百二十毫米口徑榴彈炮、加農炮再試製成功,江淮軍的陸軍就真的算是武裝到了牙齒,這樣的裝備水平拉到歐洲去都算是一流,在亞洲幾乎是鋼鐵怪獸。相同數量的部隊,江淮軍的火力大概是北洋軍的三倍,日軍的一倍半到兩倍。
大口徑火炮對於在清末就仿製過德國克虜伯三百零五毫米口徑岸防炮和英國阿姆斯特朗兩百三十五毫米口徑艦炮的上海光華兵工廠不過是小菜一碟罷了,光華鋼鐵公司在特種鋼材冶煉上領先世界數十年的技術,更是生產大炮最有利的後盾。
江淮軍最大的優勢不是火力的兇猛,更重要的是,這些武器清一色都是柴東亮控制的企業生產的,零配件的供應根本就不算是個問題,而且輕武器的彈藥也全部通用,後勤保障壓力比幾乎全部依靠進口的北洋軍,更是好了無數倍。
當然,江淮軍並不是完美無缺的,基層軍官經過和廓爾喀衛隊的合練,但是戰術指揮上依然乏善可陳,高階將領都是坐著火箭提拔的,實際經驗匱乏到了極點,士兵普遍都是文盲,加入江淮軍之後才學會了寫字,對於新式武器的使用學習起來相當緩慢,客觀上制約了戰鬥力,也增大了擴軍的難度。
比起普遍受過免費教育的日軍,以及基本上接受過正規陸大教育的日軍高階指揮官,在士兵和軍官素質上,江淮軍比日軍差的不是一點半點,比起歐陸強國更是天差地別。
但是這個就真的沒辦法了,柴東亮已經在江西和安徽推行了六年制免費教育,但是要見成效可不是一年兩年就行的,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已經不足一年了???兵源的先天缺陷,只好用更加嚴苛的訓練連彌補了。實際上,江淮軍的正規軍普通素質甚至不如預備役計程車兵,那些射擊、飛行、馬術俱樂部的成員,大部分都是家境還算不錯的,大部分人都念過書。不過,比起擴軍來說,柴東亮更看重的是基礎設施和實業的建設,而這都離不開大量受過新式教育的人才???他還不至於幹出剜肉補瘡的蠢事。
離開了安慶三義製藥廠,柴東亮坐上那輛裝飾極盡奢華的勞斯萊斯銀影回家,明天就是結婚的日子,今天算是偷閒半日吧。
安慶的街頭已經通了有軌電車,上班族只需要每個月花上兩角銀元就可以買一張月票,當然這也少不了軍諮府的財政補貼。電車剛開通的時候,不少人來看稀罕,時間長了也就熟視無睹了。
車走到半路,柴東亮突發奇想,不知道吳美琪和莫小憐這倆丫頭現在幹什麼呢?
“調頭向東走,去吳家看看”柴東亮用英語對司機吩咐道。
現在的司機已經不是原先的英國佬了,換成了一個精幹的江淮軍計程車兵,他一言不發的將汽車調頭,朝著城東的吳家開去。
剛到吳家門口,柴東亮就大吃一驚,他揉揉眼睛才確定自己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