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的評價。
能夠同一個軍事指揮天才,同時也是國家最高領導人同桌用餐,是能夠令所有人感到榮幸的,更何況這個領導人還很和藹,很好說話。
因為在來之前沒有打招呼,所以科學院並沒有做什麼特別的安排,楚思南夫婦的午餐,就是在食堂裡同那些專家以及軍方的代表們一起享用的。困難時期,伙食說不上好,當然,同克里姆林宮的有極大差距,不過楚思南顯然並不在乎這個,他在乎的,是他所期待的那款AK44到底在效能上如何。
在進餐的時候,楚思南專門將年輕的卡拉什尼科夫叫到自己的餐桌上,向他詢問了很多問題,當然,這些問題也都是同槍械設計原理有關的。別看楚思南是軍人出身,要讓他拆卸組裝一把槍自然沒有問題,但是要論到對槍械的原理,他卻並不十分清楚。更談不上什麼設計思路之類專業性的東西了。
席間,年輕地卡拉什尼科夫同志顯然是受寵若驚,這位未來的槍王看上去絕對是紅光滿面,而且說起話來都有些磕巴了。面對楚思南這個外行的詢問,他絕對堪稱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甚至恨不得將自己腦子裡的一切東西都倒出來,一一擺放在楚思南的面前。
透過卡拉什尼科夫的介紹,楚思南明白了一點,那就是這位年輕人的設計出發點,儼然就是簡單的三個方面:可靠、簡單、造價低廉。而這三個方面恰恰就是本著戰時蘇聯國情為基準的。也正是為了達到這一點,卡拉什尼科夫同志所設計的槍型。有大量地元件都是採用衝壓工藝製成的,衝壓工藝地好處。就是材料消耗少,最適合於短時間內的大批次生產。
回頭去想想,AK地確是具有這樣的特點,而後世的匪徒們,之所以也大量使用這種槍,一方面是因為它的威力強大,另一方面就是因為它便宜。而且很容易搞到。楚思南心裡感覺有些好笑,後世的人們只認識到AK槍族的源遠流長,可是誰又會去在一這一槍族出現的歷史背景?說實話,並非是蘇聯人不喜歡設計精巧地武器,而是在現實的歷史條件下,像美國人所使用的那些高精槍械。在蘇聯國土上根本就不適合製造,曾經瀕臨絕境的蘇聯人,承擔不起那麼大的負擔。
在享用完午餐之後。楚思南隨同各位專家以及軍方的代表們,一起去往靶場,在那裡試驗各種參演樣槍,並對它們做出綜合性地校評。他甚至親自上陣,試射了幾槍卡拉什尼科夫提交的AK44型樣槍,儘管這種樣槍同他所喜歡的AK47還有很大差異,但是那強大地後坐力,以及“嗒嗒”脆響的射擊聲,也多少讓他找到了一些曾經具有的感覺。
在過了一把癮之後,楚思南又跟據真正成熟型AK47的特點,向一直跟隨在他身邊的卡拉什尼科夫提出了一些改進性的建議,雖然說他是個外行,但是畢竟對未來槍械的特點有一定的瞭解,因此,他的建議的確給了卡拉什尼科夫不少啟發,以至於在短短的半年之後,改進型的AK44二型面世,而這一型號,就基本上具有了真正的AK47的特點了。
就在楚思南身在科學院靶場,抱著一把新型的突擊步槍過手癮的時候,遠在數千公里之外的蘇軍西線戰場,針對德軍最後一戰的大規模兵力調動行動,已經轟轟烈烈的展開了。
在白俄羅斯戰役結束之後,隨著德軍主要兵力的進一步折損,以及盟軍部隊在德軍西線的快速推進,以朱可夫為首的蘇軍西線戰區指揮層,明顯加快了戰場推進的速度。
雖然身在莫斯科,而且身邊的國事繁忙,但是楚思南始終沒有忽視過前線戰役的進展問題。雖然說就戰後瓜分德國的問題,他已經同羅斯福、丘吉爾達成了正式的協議,但是他仍舊向西線各個戰線的指揮官們下達了一項死命令,那就是務必搶在美英盟軍之前,奪取德國的首都柏林。
而與此同時,以美英為首的盟軍部隊,顯然也抱著同樣的打算。同蘇軍相比,從西線發起攻勢的美英盟軍,顯然佔據著一定的有利條件,要知道即便是在諾曼底戰役結束之後,德軍仍舊沒有大規模的調動兵力前往德法一線組織防禦,在德軍指揮高層看來,他們的主要敵人仍舊是蘇俄,同美英相比,這個紅色的敵人更加具有威脅性。
就這樣,截止到十月中旬,美英盟軍奪取法國首都巴黎之後,德軍在西線戰場的主要兵力,仍舊只有人員裝備不滿編的六十個師,至於說其中的裝甲師,則只有少得可憐的五個,且每個裝甲師擁有坦克數量不超過二百輛。
不過即便如此,隨著莫德爾元帥奉命西調,在他的有效指揮下,德軍仍舊在易北河沿岸,建立起了牢固的防線,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