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女紅也讓白府的當家主母讚賞有加,且還額外賞了呂繡娘一些物事。
這呂繡娘要是肯老老實實的在白府幹下去,白府也不會虧待她,可偏偏這呂秀娘品性有些不佳、老愛偷雞摸狗的佔一些小便宜,按理說呂繡娘自個兒掙的那些錢銀,也足夠她吃飽穿暖了,可她偏偏就養了這麼一個不光彩的壞毛病……
起先那呂繡娘只是順手順白府裡一些針、線,或邊角布料等值不了幾個錢的小玩意兒。那白家財大氣粗倒也不把這點物事放在眼裡,所以府裡的管事就對這些小事兒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心想這呂繡娘把小娘子們教得好、正得夫人們的喜歡,還是不要因這些小事得知了她好。
哪知管事的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卻把呂繡孃的膽子養得越來越大,最後竟膽大到偷了白府裡成匹的好料子到外頭布行換錢!呂繡娘是看那匹料子十分罕見、價值不菲,才會利用去庫房取針線活計的機會,悄悄的偷了去。
這事兒本也大不到哪兒去,可偏偏那布料是白夫人的孃家送過來的,整個城裡也就白府和白夫人孃家才有這樣的布料,整個惠安城裡通共也就那麼幾匹。偏偏還有識貨的人將那匹布料買了,還湊巧當成禮物送到了白府。
於是這事兒可就變得有趣了,自家的布料不知為何在外頭轉了一圈,最終竟還回到了自家人的手上,這可不就是重重的打了白夫人的臉一下嗎?那匹華麗的布料,橫在白夫人眼前、就像是在諷刺她治家不嚴讓家裡出了內賊般……
於是白夫人當場發了脾氣,並下令徹查此事,這事兒本就不難查,沒查多久就把呂繡娘經常在白府裡順物事一事給揪了出來,再細細一查問、呂繡娘偷了布料一事也被發現了,呂繡娘見了滿屋子的家丁後也不敢抵賴,不等人招供就把事情一五一十的招了。
這樣的醜事一被白夫人發現,呂繡娘自然就只有捲鋪蓋走人的下場了,那些大戶人家最不喜歡偷雞摸狗的下人了,更不能容忍這樣的下人留在家裡教壞為出閣的小娘子,更是要把趕人的緣由清清楚楚的同外頭的人說了,免得讓人以為他們白家仗勢欺人。
所以呂繡娘被趕走後,做下的醜事也被白家捅開了,於是一時間城裡的大戶人家無不知曉,更是沒人願意請呂繡娘回來教導自家的小娘子。
呂繡娘原先以為只要憑著自己的真本事,只要有牙儈肯做她的中間人、替她介紹主顧,那她總會找到活幹的一天。哪知城裡的牙儈沒一個人願意舉薦呂繡娘,哪怕是呂繡娘許的酬金再高他們也不幹,這些牙儈可都是人精,又豈會給主顧舉薦一個前科不良的繡娘、繼而砸了自個兒的招牌呢?
所以呂繡娘到最後,只能厚著臉皮自個兒挨家挨戶的上門自薦,但此時她的名聲已經敗壞了,整個惠安城裡都沒人敢請她,畢竟誰也不願意請個賊回家不是?
而馬二嬸恰巧在那個時候到城裡請繡娘,還揚言要請整個惠安城裡最能幹的繡娘跟她回去,不過這城裡的口碑好的繡娘、在城裡都有固定的幾家主顧,加上她們也都看不上土財主馬二嬸、所以無一人願意隨馬二嬸去小岞村。
那呂繡娘本也是看不上馬二嬸的,但她被白府趕出府後、實在是在城裡混不下去了,於是一聽說馬二嬸想請人到小岞村教自己家閨女,馬上就主動找上門、表示自己願意隨馬二嬸回村。
這馬二嬸打進城來請繡娘就一連碰了幾次壁、心裡正不痛快著呢,所以一見態度和其他繡娘截然不同的呂繡娘,當場就覺得她十分投自己的脾氣,於是二話不說、也不四下打聽打聽呂繡孃的為人,只當場讓繡娘繡了點物事、驗過她的本事後,就開了高價把繡娘接回了小岞村。
這馬二嬸請了呂繡娘回家後,自是要到村裡各處去炫耀一番,所以她頭一天就讓呂繡娘繡了一條小岞村裡從沒人用過的手絹兒,一秀好就故意拿著那手絹四下炫耀,甚至還拿到幾個貨郎跟前炫耀,嘲笑他們沒賣過這種料子好、繡工細的手絹兒。
以馬二嬸那性子,自是要一連炫耀上好幾天、她才會把那條手絹兒收回去,而有些被她炫耀和冷嘲熱諷過的人心裡不痛快,於是便趁著到城裡賣魚的空擋、悄悄的把呂繡孃的背景打探了一番。
這打探的人原本只是想探一探這呂繡娘是不是有真本事,若是沒真本事回去正好好好的奚落馬二嬸一番,哪知這一打探、大傢伙才知道馬二嬸是揀了人家城裡家家戶戶都不要的“寶貝”回家,於是那人回到小岞村後,立刻把這件事當做茶餘飯後的笑料、四下傳開。
眾人本就不喜馬二嬸那副趾高氣揚的姿態,所以一得知她竟做了一回“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