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又是在馬家小住幾日摻和馬家妻妾相鬥、又是到王家偷窺王書生和孫氏恩愛情意,終於讓一心一意想著調教小栓子的魚兒如願以償、調教出一個絕不納妾的完美老公候選人了!
連日來的這些心思沒有白費,讓魚兒心裡十分滿意和很有成就感,一路上不但笑眯眯的接受了小栓子的所有鄙視、還心情愉悅的哼起小曲兒來,搞得身邊的小栓子和李二妞一頭霧水、覺得魚兒的喜悅來得有些莫名其妙……
第二十一章 北宋科舉制度
花開花落、春去冬來,匆匆時光如白駒過隙,才見梅開臘月底、轉眼又見桃滿枝,這一轉眼魚兒便又大了一歲、是個九歲的小姑娘了。
這一年來楊家靠著種黃豆、賣豆腐乳賺了不少錢,家裡的狀況也慢慢的有了好轉,於是再度迎來三年一次的科舉考試時,楊大郎的臉上終於露出了那期待已經的笑容,才剛轉入五月就開始沒日沒夜的苦讀,誓要一舉透過八月舉行的秋闈、獲得參加春闈的資格!
其實也怪不得楊大郎如此重視這次秋闈,畢竟以楊大郎的年齡和學業狀況來說、早就有實力參加秋闈了。但先前因家裡窮湊不到考試的路費,楊六郎一直沒機會參加科舉考試、已錯過了兩個三年了,一直到楊家靠著種黃豆、賣豆腐乳攢了些銀子,十八歲的楊大郎今年才能有機會參加秋闈。
因這三年一次的科舉考試關係著楊家幾兄弟、乃至楊家一家人的命運,所以魚兒一早就透過各種渠道、把和科舉考試有關的各種事宜都打探清楚了。知道楊大郎即將參加的“秋闈”,其實是北宋科舉制度三級考試中、第一級考試“州試”的通俗叫法,因北宋科科舉考試第一級設在秋季八月,因此這秋闈也被稱作“秋試”、“解試”。
這州試其實就是州郡進行的考試,透過州試將本地考生選拔到朝廷禮部貢院參加省試。每三年各地考生人數都多少不等,差距大者乃至上百倍,但魚兒知道無論每年有多少考生,朝廷分配給各州郡的錄取指標———選拔送到開封參加省試的“解額”,在一定時期內卻是相對固定和有限制的。
因送到開封參加省試的解額有限,所有當地學子報名時必須向州府遞交狀紙,上列姓名、鄉貫、三代直系親屬情況等內容。地方官據此進行審查,其中鄉貫的戶籍要求很嚴格,但凡在賤籍之列的冒名報考者一律嚴懲不貸。
魚兒當時一聽科舉制度和北宋戶籍緊緊聯絡在一起,頓時生出了一些興趣來,於是便從村裡老秀才那兒借了本《貢舉條例》,從上頭查閱到考生僅有戶籍還不行,必須實際居住在該貫才有資格在當地參加考試,雖有該貫戶籍但久離該貫者,則要有命官擔保方可在該貫參加考試。
這點規定還只是針對地方,北宋都城開封府的考生應舉、戶籍規定更加嚴格,要求考生須有戶籍七年以上、並實際居住在開封才允許投狀報考,戶籍不足七年、不居住在開封者不在接收之限。
像楊大郎這種在州學裡讀書的學子,狀紙透過地方官府審查後,還需有州學教授的保薦、才能最終獲得參加州試的資格。而能受到州學教授保薦的、自是課業成績達到一定水準的學子,畢竟每位教授都希望自己保薦的學生能金榜題名、替他們爭光。
魚兒把北宋的科舉制度仔細研究了一遍後,才發現這古代的科舉考試各種規定、一點都不亞於現代的高考,考試規定也同高考一樣嚴格謹慎。雖說各地都有限制名額,但每一年參加科舉考試的學子還是多得如過江之鯽,也難怪眼下才五月初、還沒入秋,楊大郎就已經開始日日苦讀到深夜,生怕自己一不用功就會被人給擠下去。
魚兒倒是十分明白楊大郎此時的心思,也知道這考生用腦過度最需要補腦,於是魚兒每天都會向楊大柱要一條魚,變著法子做各種各樣的魚湯給楊大郎補腦子。
魚兒更是深知參加秋闈的楊大郎,只有順利透過州試、成為“舉子”,才有資格參加下一次的省試、也就是春闈,透過殿試後才有資格參加殿試,而殿試被錄取的舉子才有資格為官。
~奇~也就是說,秋闈是北宋朝廷弄的一個門檻兒,目的是想試試各地學子們有沒有本事考到一張通行證!魚兒瞭解後覺得和現代的中考、高考差不多———中考是為了考到一張能夠上名牌高中的通行證,高考則是為了考到一張能上名牌大學的通行證,這和科舉考試一對比、顯然是換湯不換藥一種考試。
~書~這魚兒沒穿越前自是按部就班的經歷了中高、高考,因此十分能夠理解楊大郎眼下的心情,也知道秋闈對楊大郎這種、一心想要透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