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9部分

能夠事事如意的意思。

而花簷出了楊家的大門後,小步走著跟在花簷旁的媒婆趕忙低聲提醒了魚兒一句:“轎子出門了,新娘子該擲扇了!”

魚兒得了媒婆的提醒,趕忙將一早就準備好藏在袖口的扇子拿了出來、丟到了轎子外,早在一旁候著的楊六郎見了馬上上前將那扇子撿了起來。這扇子擲了後魚兒也按照規矩哭了幾聲,隨後便有人在轎子後頭蓋上一張“竹篩”,以象徵繁榮。

轎伕抬著花簷不緊不慢的繞著小岞村慢慢行走,一路上更是沒少放炮仗,一直到把小岞村前前後後都繞了一遍,轎伕才把魚兒乘坐的花簷往趙家抬去。迎親的隊伍一到趙家大門前,女方跟隨的人以及男方的親友、便鬧哄哄的圍著林氏等人討要喜錢花紅等物事,這一風俗和先前的“起擔子”相對應,被北宋人稱作“攔門”。

這喜錢給足了,魚兒才得以在媒婆的攙扶下慢慢的走下花簷,並在媒婆的指引下踏在一條青布條上。魚兒臨出門前劉氏就反覆的叮囑過她,讓她下了花簷後一定要小心翼翼的按照媒婆的指示行事,一定要把腳落在青布條上,千萬不能讓雙腳踩到土地上,以免讓人覺得新娘子還沒進門就做了不吉利的事兒。

而魚兒才剛剛下了花簷,就有一位趙家事先請來的陰陽先生(算命先生)站到了花簷前,只見那陰陽先生手裡拿著一隻鬥,鬥裡盛著穀子、黃豆、銅錢及果子等物事。

那位陰陽先生一見魚兒下了花簷,口裡便開始唸唸有詞,唸了片刻後便抓起鬥裡的物事向門前拋撒,圍在門前的孩童見狀嘻嘻哈哈的爭先搶拾,有幾個調皮的差一點撞到魚兒,讓被媒婆扶著的魚兒心下意識的懸得高高的。

而陰陽先生此舉叫“撒谷豆”,北宋人認為這樣做可以鎮住青羊等殺神,讓新娘子平平安安的進門。

待陰陽先生撒完谷豆,便有一人捧著一面鏡子倒退著行走,引魚兒從馬鞍、草墊及秤上跨過。魚兒因頭上蓋著紅蓋頭,只能看到自個兒的腳尖,因此這一系列動作她都是在媒婆的指引下完成的,並且一直都屏氣凝神、不敢有一絲走神。

一直到媒婆低聲在魚兒耳邊說了句“進屋了”,並按照“坐虛帳”的規矩把魚兒引到帳子內坐下,魚兒才敢把那一直提著的那口氣暫且鬆了去,一直緊握的小手也才慢慢鬆開,心裡為北宋娶妻的一系列繁瑣規矩感到頭痛和無奈。

而楊家跟隨迎親隊伍前來的親眷,把魚兒送到屋裡坐下後,每人快飲三杯酒後便起身告辭,只留下楊大柱、劉氏以及楊六郎等直系親屬在趙家,這也是北宋婚嫁的規矩,北宋人稱之為“走送”。

隨後便暫時沒魚兒什麼事了,魚兒只要在新房裡歇著便成,倒是小栓子要忙前忙後的招呼前來賀喜的一干賓客,或是主動給長輩敬酒,或是被交好的友人拉著灌酒,一刻都不得閒。

待酒過三巡,身穿禮服、頭戴花勝的小栓子滿面春風的登上一個事先擺在中堂的木塌,那木塌上按照風俗習慣放置著一把椅子。

但小栓子登上木塌後並沒有馬上坐下,而是先將媒人請了過來,再請了姨母或妗子等長輩過來,各斟了一杯酒請他們飲了;隨後再把劉氏這位丈母孃請了過來,恭恭敬敬的敬上一杯酒,待劉氏把小栓子敬的那杯酒飲了,小栓子方才敢坐下,此舉稱之為“高坐”,也是北宋婚嫁習俗之一。

且先不說小栓子這邊如何,卻說魚兒在新房裡坐定後,先是鬆了一口氣歇息了一會兒,之後隨著那插在案上的一對紅燭眼看著越燒越矮,離那洞房花燭夜的時辰越來越近,魚兒心裡便又開始緊張起來,思緒一時間也有些混亂,對那將要到來的“洞房花燭夜”生出了幾分期待的同時,小心肝也忍不住“砰砰砰”的加速跳動起來,比先前行禮時還要緊張幾分……

而就在魚兒緊張得掌心滲出一層細汗時,新房外突然傳來了一陣喧譁之聲,魚兒腦海裡才閃過“鬧洞房”這三個字,門外便突然多了一群人。只見那群人一進新房,就爭先恐後的撕扯那掛在門額橫眉上的花布,似乎都想沾沾喜氣兒。

這突來的喧譁熱鬧聲讓魚兒心裡一緊,在她正滿心無措、不知該如何應對時,她緊握的小手毫無預兆的被一隻大掌給包住了,從那隻大掌上傳遞過來的溫度似乎帶著一種神奇的力量,讓魚兒緊張不安的心慢慢的安定下來,心跳也逐漸恢復了正常的頻率。

很快魚兒就聽到小栓子低低的在她耳邊說了句:“娘子別怕,有我在。”

那聲“娘子”讓魚兒先是有些不習慣的一怔,隨後蓋在紅蓋頭下的臉蛋兒便紅彤彤的,心裡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