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攏兵馬,增援南門外圍。馬車駛出南門,便已經進入了黃忠的控制範圍,有黃忠親自挑選的二十名神射手沿途準備。來到一處三岔口的時候,黃忠一聲令下,自己手先發箭,將駕車的御手射死。這才有了那一幕。
龍飛回到襄陽,全城上下聽說了此次危難的百姓,紛紛上來祝賀,有些人甚至留下了眼淚。場面熱烈而激動,在百姓們的簇擁下,龍飛回到家裡、從前幾天開始,本來興高采烈的婚宴,頃刻間變成了如同追悼會一樣的結果。家裡的幾個女人哭成了一團。幸好長女龍瑩出來主持大局,才不至於讓龍家一團糟。
今日看見龍飛平安回來,所有人都喜極而泣,一個個撲進龍飛懷中,喜極而泣,搞的龍飛衣服都溼了一大片。洗了個澡,換了身衣服,再次出現在眾人面前的時候,龍飛還是個那個叱吒風雲的人物。議會,軍政兩院,以及都察院有頭有臉的人物全都聚集在龍飛家中。
“看看,沒少啥東西,就是餓了幾天!呵呵呵!”龍飛自嘲的笑笑。
說起這次的經歷,眾人開始誇獎龍瑩、龍昇。龍飛感到很欣慰。從進城到現在始終沒有穆雙,龍飛不便詢問,只能用眼睛在人群中找。在最後面的一個角落中發現了穆雙的身影。看樣子應該是哭過,眼睛還腫著。龍飛衝著她微微一笑,穆雙連忙把頭低下。
噓寒問暖結束,打發了眾人,只留下那些各部門的頭頭。龍飛一改剛才的輕鬆:“這一次又被司馬懿鑽了空子,看來咱們帝國的很多事情還需要重新計劃,我建議從今日起凡出入過境者,必須有官府的文書,另外,將全國人口登記造冊,發給證件,無證件者以奸細論處!此議題提交議會商議!”
典韋、徐晃兩人姍姍來遲,一進門,眾人立刻站起身子,他們是被派去尋找司馬懿的,不等龍飛詢問,徐晃嘆了口氣:“馬車找到了,人不見了!搜尋了周圍數里都沒有發現任何蹤跡。”
第444章 一個藉口
龍飛提出的這個百姓證件其實就是身份證的一種。身份證並非什麼稀罕之物,早在戰國時期,商鞅在秦國變法,發明了照身帖。照身帖由官府發放,是一塊打磨光滑細密的竹板,上面刻有持有人的頭像和籍貫資訊。國人必須持有,如若沒有就被認為是黑戶,或者間諜之類的。此照身帖只在官員中間流傳,一般百姓是沒有的。歷朝歷代的皇帝為了對官員的控制,基本上都效仿了商鞅的這一做法。一直到了明代,這種證明官員身份的東西,才開始在宮裡流行開來。明律規定,凡在內府出入者,無論貴賤皆懸牌,以避嫌疑。
漢代的身份證制度效仿先秦,百官之中有代表官位高低尊卑的牌子,顯示其身份,也方便宮門守衛進行區分。天龍帝國代漢之後,認為百官為百姓公僕,官員與百姓相同,也沒有皇宮之說,所以官員的身份牌子雖有,卻已經名不副實,完全沒有了作用。
此次龍飛提出要對全國的百姓進行統計,每位百姓都製作身份牌,以防止奸細混入。這件事得到了荀彧的贊成,從政事的管理方面,只有清楚了人口的數量,和各地的分佈情況,才能更好的開展施政,也能在稅收等方面做到精確。兵部也覺得可行,人口乃是兵源的主要來源,只有知道了人口多少,才能抽調充足的兵源。
龍飛將現代身份證的理念引入此次身份帖這製作。規定全國上下,無論年紀大小,無論長幼尊卑。官府一視同仁,為其免費製作身份貼。身份貼的內容包括姓名、居住地、出生日期等等相關資訊。同時規定,出生嬰兒必須前往各地官府申領身份帖,死亡的老人也需交出身份帖。各地官府要隨時知道自己轄區內的人口變動。無身份帖者可扭送官府之罪。
為了不使身份帖重複,龍飛引進了羅馬數字為每一個身份帖進行編號。與現代的身份證相同,龍飛將全國各地劃分為若干區塊,每個區塊用數字代替。當人必須預留出充足的空間,為自己將來版圖的擴大做準備。按照天龍帝國元年為起點,向前向後追溯每個人的出生日期,精確到天,並用數字區分男女和同一天出生者的序號。差不多也是十八位。
此向建議得到了議會的支援。在龍飛的建議下,穆雙全權負責此事,這個時代除了龍飛也只有穆雙懂得羅馬數字的意義。第一張身份貼自然是龍飛的。身份貼以銅為材質,長五寸,寬三寸,厚半寸。正面為持貼人的身份資訊。包括,姓名、性別、籍貫、出生日期,和一連串普通人根本看不懂的編號。北面是天龍帝國戰旗的樣子,一條騰飛的巨龍,巨龍下方一行字寫著天龍帝國政事部督造。
看著手裡沉甸甸的身份貼,龍飛想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