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3部分

,以後你要上山去摘什麼東西,就牽著毛驢去,還給你幫你馱東西,省的你那肩膀都勒紅了。”

“還是娘想的周到啊!”張沁兒笑嘻嘻的恭維著,又問:“娘,我要你買的棉線買了嗎?”

楊氏說:“買了,你等等,我拿給你看。”

說著回身拿了一大把棉線出來,嘴裡還嘮叨著:“我說你這個孩子,沒事要買這麼粗的棉線做什麼?納鞋底都不用這麼粗的線呢。”

“做燈芯啊。”張沁兒接過棉線,仔細的打量著,倒頗符合她的要求,於是抽出三根線來,按照前世中的記憶開始編織,她要把這三根線編織成一股線,一來是加粗燈芯,二來是為了更好的燃燒燈芯。

此時傳統的蠟燭有一個弊端,就是需要頻繁的剪掉燒焦的燈芯,唐朝的李商隱則有一句著名的詩句:“何當共剪西窗燭。”

就充分說明了點燃蠟燭之後需要頻繁的用剪刀剪掉燒黑燒焦的燈芯,在大戶人家,有專門的奴僕做這事,而小戶人家則需要自己動手,這樣很是不便。

而張沁兒編織的就是前世已經廣泛應用的法子,雖然三根線編織成一股線,但是燃燒受熱時線條就會散開,從而能夠更好的焚燒發黑發焦的燈芯,不需要人為的動手了。

楊氏只當張沁兒說笑呢,那蠟燭豈是一般人能夠做出來的?就說:“這些棉線還是我讓雜貨店的夥計找了半天,才找到的,一般人鮮少用這樣粗散的棉線,不過我說沁兒,你還真能做出蠟燭來?就那些烏桕籽?”

“娘,你還不信我啊,那你就等著吧,明天我就給你看成果。”張沁兒不欲和楊氏多說,反正到時候讓楊氏看到成果就行了。

沒等到第二天,張沁兒編織幾根燈芯之後,就已經忍不住想嘗試一番了,她回到自己的實驗室,開始點火,把陶器直接放在小爐子上,用小火慢慢的把蠟油融化,等蠟油完全融化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