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就一直叫晗生邀請同窗過來玩,今天總算邀請了一回。”
“我看這潘牧之倒像個好的,不管是學問還是外貌,都不錯的很,下回得問問他有沒有婚約。”
張沁兒一愣,心想楊氏不是想做媒牽線吧?
果然,不等她發問,楊氏已經又說著:“他要是沒有婚約,配樂兒倒是不錯,樂兒長相好,又有一手好繡活,肯定是不差的。聽你三叔說,他家打算今年再買一些田地,等明年就辭掉藥鋪的事情,就準備在家裡種植甘蔗了。”
張志禮向來是個腦袋靈活的,去年他家也買了十來畝地,但是因為張志禮要在現在做事,家裡馮氏一個人忙活不過來,所以地是租佃出去的,後來經過去年的紅糖利潤,一算賬之後,張志禮就發現只要多種一些甘蔗,一年賺的錢,絲毫不比他在縣城藥鋪賺的少!
何況農閒的時候,他還可以上山找藥材,平日裡還能夠幫著村裡人抓一些風寒發熱的藥,或治療普通的跌打損傷等,都能夠賺上那麼幾個小錢。
怎麼算,怎麼都划算!所以張志禮這才決定今年再攢一筆錢,明年就大幹一場了。
對於他這個想法,張沁兒一家都是支援的。
給人做事,拿固定的銀子,實在難以發家致富,何況每個月還要從微薄的收入中分出五百文給張家老宅那邊,這日子實在過的寒磣。
而張沁兒一直覺得張樂兒家之所以一直沒有大富起來,就是因為之前走的都是中庸路線,還額外負擔奉養銀子,這才如此的,比起家產來,其實張老頭和連氏絲毫不差,只不過兒女奉養,乃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罷了。
☆、371。第371章 :信來
因喝了酒,飯後潘牧之覺得有些體乏沒精神,就和晗生一塊兒到房間中歇了酒氣。
等醒來時,已經是下午十分,晗生領著他在附近的池塘邊上的水榭坐了片刻。
暖風拂過,池塘中碧綠的荷葉一陣搖曳,除了滿池塘的荷花,還有一種不知名的綠色浮萍植物。
那綠色的浮萍,便是去年張沁兒從鄱陽縣帶回來的菱角,經過細心的培育,倒也長活了,今春發芽之後,已經形成一小片了。
“我才知道,鄉下也是有這般好景色的。”潘牧之感慨不已,他生在縣城,住在縣城,雖然祖宅也在鄉下,但是一年到頭也去不了幾回。
“也是我們村風水好,加上沁兒是個喜歡折騰的,這些池塘水榭以及荷花等等,都是她提出來的,原本也沒有花費多少,這一年到頭池塘裡的出息也還算不錯,更是點綴了鄉下景緻了,牧之你若是喜歡,等這荷花開放時,我再請你過來賞花如何?”因為楊氏和張志仁都一致提出讓他多請同窗好友回來做客,所以晗生便趕緊發出邀請。
這話正合潘牧之的心意,當即就一口答應下來了。
正說話間,忽然看到張樂兒拿著一個簸箕朝池塘這邊走了過來,潘牧之一看到她,眼睛便不由自主的亮了亮,喜歡美麗的事物,向來是男人的天性。
看到晗生和他的同窗好友在,張樂兒便點頭見禮,然後將簸箕裡的烏桕蠶糞和烏桕葉殘渣倒進池塘中去。
等張樂兒走遠了,潘牧之才半是好奇,半是故意的問:“她方才將什麼倒進池塘了?”
“那是烏桕蠶的糞和殘渣,我三嬸每年都會養些烏桕蠶,而這蠶糞可以用作魚食,所以每次都會將蠶糞倒進池塘裡餵魚。”
潘牧之長了見識,原來還有這般知識!又像晗生問了問烏桕蠶的事情,以及這位張樂兒姑娘。
因為和潘牧之極為熟悉,感情又好,所以晗生也沒有隱藏,而是將能說的說了出來。
不多時,因為時間已經不早了,潘牧之也該回去了,就去叫車伕準備趕車。
這車伕過來自然不能和潘牧之一樣的待遇,所以就讓他到方家那邊吃了午飯,又在村子裡閒逛了好會子。
潘牧之離去後,又平平淡淡的過了幾日,忽然有天張志仁收到一封信,信是何嬸子寄過來的,自從張家和李家有了聯絡之後,時常就會有書信來往,有時候張家這邊也會讓人捎帶一些土特產過去。
李癩頭以前是大字不識一個,但是自從當了碼頭小工頭之後,為了記賬,倒也開始學著認字起來,雖然會認的不多,但也算不是睜眼瞎了,李子也跟著學了不少。
而張沁兒也儘量試著用自己的資源去幫助李家,和宏記那邊畢竟還不算太熟,沒有怎麼給面子,但是劉氏商會還是很給面子,答應府城碼頭的貨就交給李癩頭他們來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