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立即心中起了敬意,一來二往的談起詩書畫作來了。
晗生也在一旁聽的格外的認真,何山長曾經對他說過一句話:縱然是無知老叟,他們一生的閱歷也是寶貴的經驗。
每到一地,若想真正瞭解這一地的風土人情,無需查閱縣誌,只需要找到幾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與他們暢談一番即可。
而當老秀才和他的兒子知道張志仁也懂詩書,而晗生更是得賢書院何山長的學生時,立刻也起了敬意,四個人竟然一下子聊的熱絡起來,倒顯得崔老大無事了。
於是崔老大就帶著永安在林子村到處玩耍著,又讓田妹子把烤好的紅薯給永安吃,這麼玩了些許時間,再回到老秀才家時,他們四個人居然還在聊,一下子說歷史上的名人,一下子品讀詩書,一下子又即興作詩作畫,在這山野之間,倒顯得一份才子隱居的感覺來。
雖說文人自古相輕,但是在鄉野之間能夠遇到志趣相投的人,也很是難得,臨到走了,張志仁又擅自做主拿出十兩銀子送與老秀才的兒子做路費,並預祝老秀才的兒子一舉高中。
富貴人家贈送同窗錢銀趕考,是文人之間互相幫助,在這個時候是常有的事,所以老秀才也沒有矯情,大方的收下了,送走他們之後,就讓兒子努力讀書,爭取考個功名,別像自己一樣蹉跎了歲月,到老了還只是一個秀才云云。
張志仁因為和老秀才暢聊一番,心情得到了緩解,他本來就是喜歡詩書,不喜生意的人,每日因為生機需要抄錄賬冊,登記賬目,枯燥無味的很,難得今天能夠舒心。
晗生和永安倒也沒有阻止他送錢銀的事情,一來家中並不缺這一點錢,二來沒準老秀才的兒子以後真能青雲直上,及早有份交情也算是日後的投資。
到了家中將這事情和張沁兒一說,張沁兒也能夠理解張志仁的心思,便沒有多說什麼,倒是楊氏背地裡和張志仁嘀咕一聲,說不能亂用錢之類的。
老秀才家的地契放在張志仁手中,等他去了縣城,再換了紅契,這地就算是張沁兒家的了,不過這次的名字寫的是晗生,晗生對於考秀才十分的積極和熱忱,心想若是日後成了秀才,秀才是不用交賦稅的,這可就省了很大一筆錢銀了。
“哥,一切隨緣,雖說讀書是為了科舉考試,走上仕途,但是讀書也是為了讓人多懂些知識,更好的生活,所以你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張沁兒聽說了老秀才的執著,心裡有些發虛,原來那老秀才確實有才,但是屢次考試都不中,蹉跎了大半輩子,現在終於老了,又把執念放在兒子身上,大有不撞南牆不回頭的氣勢。
忽然間又想起范進中舉的典故來,生怕執念太重,結果反而不好,這才勸晗生要放寬心,不要著急。
晗生點了點頭,他知道自己家對待自己是很寬鬆的,但是越是這樣,自己越要嚴厲對待自己,不過這話不必說出,省的惹人擔心了。
晗生又問張沁兒張志廉是怎麼打算的,張沁兒聳了聳肩,在她面前張志廉還能打算出個什麼花樣來?他只有做和不做兩個選擇。
“大伯還是打算做軟紙生意,剛才已經出門去聯絡人了,打算現在就開始採集楮皮、桑皮和稻草麥稈等,另外石臼和石碾也一一去準備了,估計三日後就可以動工做第一批軟紙了。”
“那怎麼賣出去呢?”晗生又問起銷售上的事情,雖說可以借別人的商鋪,但是怎麼談,又怎麼分紅,還是兩說。
不過這點張沁兒不急,如今縣城裡的商鋪,但凡訊息靈通的,都知道這軟紙是一個好東西,求都求不來的,所以肯定會答應,再者張志仁所在的雜貨鋪以及賞墨軒都可以做為銷售點。
並且除了讓商鋪代售,也可以自己做供應商,讓商鋪過來進貨,之所以一開始不提出這個,是因為現在大家還不知道軟紙的市場價值,這樣進貨價就不能提高。
做生意這種事情,沒有別的訣竅,都是走一步,看十步,一切都考慮到了,那麼極少會失敗的。
因為上次做了一批蠟燭出來,張沁兒又問晗生和永安在縣城蠟燭還夠用嗎,不夠的話就拿些去,去年收集的烏桕籽少,所以到了後半年大家用蠟燭都得省著點了,不過今年從村民手中收購,可比去年多了一倍不止了。
“快沒有了,正想和你說這事。”晗生臉色微窘,他這是說謊的時候才會如此!
原來晗生早已經把自己最後的蠟燭送給幾位學業極為刻苦,但是家境卻一般的同窗了。
張沁兒倒也不說破他,索性今天還有一些時間,就說:“趁著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