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子則封為世子。
不少人對楚明心的好運表示羨慕,想想看,原是個妾,還被大婦一路追殺狼狽逃回大燕,竟然一朝翻身成了三王子妃!這是正妃吧?還有她兒子,才多大啊!就被封為世子了!
不過也有人指出,楚明心成了三王子妃,那原本的三王子妃呢?還有,不是說她生了個兒子嗎?她兒子才是正室嫡出,怎麼沒被封為世子,反倒封了楚明心的兒子呢?還是說,東靖國國王是因忌憚大燕朝,才會封她們母子二人的?
大家爭鬧不休時,有訊息靈通的就跳出來說,三王子是被原本的三王子妃害死的,她生的兒子也被她的親信給錯手害死了!如今三王子就剩楚明心兒子一個子嗣,不封他為世子,封誰呢?
再說,東靖國國王若待這孫子好,等於是和大燕建立良好關係,何樂不為?兩國聯姻,最後不是都靠子嗣在延續關係嗎?
而且楚明心去了東靖國也不孤單嘛!不是還有個出自魯王府的郡主也嫁給東靖國的王子嗎?
但也有人對楚明心的際遇深表同情,就算被封為三王子正妃,兒子被封為世子,又怎樣?還是守寡啊!三王子已死,她只能守著兒子過日子了!在異鄉的日子肯定不好過。
這話一出,有人附和表同情。也有人不以為然,“這天底下守寡的女人多了,楚明心有權有錢,既不用養家餬口,更不用侍奉公婆,哪裡可憐了?沒看蔡大娘,一大把年紀,還得在酒樓廚房洗碗掙錢,拉拔孩子,侍奉公婆。還要養小叔和小姑咧!”
說話的人指向從廚房端菜出來的一名婦人。婦人年約三旬,因生活磨難而顯得憔悴,她充耳不聞的把菜端到放菜的長桌便轉身離開,一名小二利落的把她端來的菜給客人送去。
“小二。你說。你們蔡大娘是不是比楚家十姑奶奶可憐?”
“嘿嘿。客倌,小的怎麼知道誰可憐啊!要我說啊!是這菜可憐,您幾位再不吃。它就涼了,要再送回廚房去熱過,熱過之後可就不好吃啦!”
小二擠眉弄眼怪模怪樣的,逗得眾人哈哈大笑。
丁府四房,丁筱安姐妹帶著孩子回府探望丁老夫人,便跟著母親回四房,四夫人留她們姐妹用過飯再回去,丁筱安樂得從命,丁筱樂想了好一會兒才應下,四夫人高興轉頭交代兒媳婦們去廚房,給兩個女兒和外孫們點她們愛吃的菜色,後來嫌這樣太慢,又怕她們說錯,乾脆自己親去廚房盯著。
丁筱安對著嫂子和弟妹直笑,“娘就這個脾氣,嫂嫂和弟妹勿怪。”
“都是知道的,母親是疼兩位姑奶奶。”嫂子們掩嘴輕笑,她們回孃家時,孃家母親也同婆婆一樣,也不是不信任兒媳做不好,就是沒親眼盯著不放心。
正說著話,丫鬟來報,道是六少奶奶孃家的姐妹來訪。
六少奶奶是四房長子丁修銘的妻子,聞言有些詫異,她孃家姐妹怎麼有空跑來看她?她跟丁筱安姐妹說了一聲,便起身去相迎。
“怎麼會突然來了?”見到久別不見的姐妹,自是一番契闊,然後她長姐才道出來意,原來她婆家老祖宗即將大壽,想找丁筱樂請範安陽幫忙,給尋一尊白玉菩薩。
聽說當年老祖宗成親數年都沒好訊息,她孃家母親親自上註生娘娘廟,求來一尊菩薩,讓女兒早晚膜拜,保佑她早日生子,後來老祖宗果然就開懷了,一連生了三個兒子兩個閨女兒。
那會兒,老祖宗的大姑子正在為女兒準備嫁妝,得知此事後,就來向老祖宗開口討要,那是老祖宗親孃留給她的,老祖宗自是不肯答應,誰知大姑子竟說動了她娘,也就是老祖宗的婆婆,硬是把白玉菩薩給要了去。
大姑子的女兒十里紅妝風光出嫁,卻不幸送嫁途中遇上風雨,送嫁的船隊沉的沉,沒的沒,不只船上財貨全獻給河龍王,就是新娘子也做了龍王的新娘,從此沒有音訊,從此老祖宗就再無這尊白玉菩薩的訊息了,。
老人家以為白玉菩薩大概從此就埋在河底了,不想去年底有親戚隨夫回京述職,來探望老人家時,便說到這尊她幼時曾見過的白玉菩薩,她隨夫在任上時,在一富商家中,意外見到了這尊玉菩薩。
這世上白玉雕成的菩薩多了,為何那位夫人會覺得那是同一尊?
六少奶奶的姐姐面露難色,“她沒說,我們也不好問,只是那位富商家不愁吃不愁穿,還有方相家當靠山,我們想幫老祖宗一償宿願,可不知能請誰幫忙牽線,後來就想到了拍賣樓。”
六少奶奶挽著姐姐的手道,“我與六姑奶奶並不怎麼熟稔,正好,我們家兩位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