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30部分

年高體弱,並不到西山來,她們便不用像在京裡時,天天要往老祖宗跟前去晨昏定省。

相熟的友人親戚家相約外出踏青、端午賽舟、賞荷等各式各樣的聚會,只要跟母親打聲招呼,就算母親不同意,祖母還會幫著做主,不像在京裡時,要出門,不止要跟母親、祖母說,最重要的是。還得老祖宗首肯,天知道老祖宗有多守舊,十次裡有九次不應允的。

得知今年老祖宗竟然破天荒的要到西山來避暑,祖母還要她們陪著老人家一起住,小姑娘們滿心不願,卻只能乖巧應諾。

這下子好啦!老祖宗去大伯父家住了,她們便不用去老祖宗的院子住了吧?

幾個姐姐卻沒那麼樂觀,年紀最大的憂心不己,“可別把咱們送到大伯母那裡去,我聽娘說。祖母送大伯母的那宅子可小了。老祖宗真要住下,怕是沒地方呢!而且那宅子年久失修,這個時節又多雨……”

山區多蟲蛇,再遇雨。光想就覺得難受。被姐姐這麼一說。幾個小姑娘都開始煩惱起來。

偏偏,怕什麼就來什麼!

三夫人提議道,“今兒天晚了。待明兒,咱們就過去探望下老祖宗吧?要是住得不舒服,還是得勸老祖宗搬回來住才好。”

四夫人沒什麼精神的附和著,三夫人又道,“大嫂那處宅子才新得的,什麼都還沒收拾好,就這樣貿然把老祖宗接過去,豈不是委屈了老祖宗?”

“三嫂說的是,老祖宗最喜歡熱鬧了,在咱們家別院,還有明芳、明美她們相陪,大嫂那裡,就只有大嫂一個人作伴,也太委屈老祖宗了。”

三房的幾個小姑娘被點名,一個個偷偷瞪了四夫人好幾眼,四夫人沒發現,倒是四房的姑娘們看到了。

三夫人半含酸的應道:“弟妹說的是,大嫂再能幹,也不能分身有術,又要打理家裡,又要陪伴老祖宗。”

想到大夫人從婆婆手裡拿到的宅子,三夫人就來氣,雖然知道那宅子不大,還很陳舊,但總好過沒有啊!

二夫人靜坐一旁,不摻和此事,見她們說得差不多了,便請示要不要擺飯,待侍候婆婆用過飯了,她便藉口要去安排明天出門的車馬,溜了。

四夫人跟著走人,她雖有心把女兒嫁去杜家,但婆婆一心要扶持三房,她和丈夫思量再三,最後決定放棄了。

二老爺原本也是看不開,憑什麼大哥的女兒能嫁杜相的孫子,他的女兒就不行?一樣是尚書的孫女啊!

但後來他跟大舅子吃酒解悶,被大舅子一言道破玄機,“你以為人家杜相看的是你爹,可照我說,杜相看重的是你大哥,你可知你大哥這些年在任上立了多少功嗎?日後勢必能得皇上重用,杜相年紀不小啦!你們想著人家提攜你們,可人家卻在考慮有朝一日自己退下來,孫子的岳家能提攜他孫子咧!”

其實大家考慮的都是一樣的,他們希望女兒進杜家後,杜相能看在孫媳的份上提攜他們,杜相卻看好他大哥,希望日後他大哥能照應女婿。

這麼說起來,杜相是覺得他大哥前途看好,比他爹更有前途?

因為一直待在京裡,平日往來的,也多是衝著他有個尚書父親而來,所以高二老爺身在局中看不清,那回被大舅子這麼一點撥,他倒是看出些門道來了,大哥回京後,往來的友人們,言詞間提到他大哥的次數,要比說到他爹的次數要多上好幾倍。

高二老爺冷靜了幾天,才想通,與其巴望著女婿的祖父提攜自己,還不如和兄嫂打好關係,畢竟,一筆寫不出兩個高字來不是?他們是同父同母的嫡親兄弟,不依靠親兄弟,反捨近求遠的想靠姻親拉抬自家,弄得兄弟不和,豈不是徒惹人看笑話?

二老爺是想明白了,三老爺卻是搖擺不定,一會兒覺得母親說的對,一下子又覺得杜相看不上他女兒,妻子朝他吼一嗓子,他就又改變主意。

四老爺比二老爺更早看明白,這世上又不只杜家有好兒郎能嫁,為什麼要吊死在一棵樹上呢?

二夫人和四夫人因為丈夫的態度,在婆婆跟前雖不能表現得太過,但總能找理由避開去,尚書夫人正愁不能打發走她們兩房,她偏心太過,又怕兒媳們說她偏心三房,因此她們避開,正中她的下懷。

當晚,高尚書回來時,面色沉沉,並未回正房,而是直接進了書房歇息,天沒亮就上朝去了,因此高尚書夫人雖然很想知道丈夫到底和杜相說了什麼,卻也只能暫時按下。

用過早飯,她便帶著三夫人及三房的孫女們去見老祖宗。

車伕們有些為難,他們都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