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3部分

歸勸,弘治皇帝還是有底線的,這次與韃靼人互市是無論如何要進行的,即便馬尚書再哭暈一次,也無法改變。

最終,左順門哭諫的群臣只能意氣而來,敗興而歸。

弘治帝並沒有用什麼過激的舉動就將危機輕鬆化解。

歸結成一句話就是拖字訣。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面對天子的冷處理,群臣只能選擇接受。

從聖旨下達到宣府開市,一共用了一個月時間。

這已經是十分高效了。

讓朝臣們難以置信的是就在韃靼人表示接受互市時,朵顏三衛跳了出來表達了抗議。

還沒等朝廷表態,韃靼人和朵顏三衛竟然打了起來。

若是追根溯源起來,朵顏三衛也屬於蒙古人,如今竟然和族人同室操戈,倒也是一樁奇談。

一些心思活泛的人竟然斷言這是陛下的計謀,叫韃靼人自相內鬥。

細細想來並非沒有道理。

從結果來看,也確實如此。

韃靼人和朵顏三衛殺得難解難分,不但韃靼人最終不能在宣府互市。就連原先互市的朵顏三衛也被迫退出。

大明不但沒有損失,還削弱了強敵。

大明的肱骨眾臣們相信至少在幾十年內,韃靼人再不敢動劫掠襲擾大明邊鎮的心思。

而此計的提出者,此前被眾朝臣口誅筆伐的謝慎則一下成了計定胡虜的大英雄。

甚至有人提出為了表彰謝慎的功績,應該升其為副都御使,巡撫福建。

理由是原先的福建巡撫張可望需要丁憂三年,職位出了空缺。

弘治皇帝並沒有允准這一奏請。

這三年來謝慎實在是升遷的太快了。

讓他年紀輕輕就做到三品巡撫,不是在賞識他而是在害他。

官場是一個混資的地方。資未到而強行擢升只會引起朝臣的一致反對。

不過有功必賞是弘治皇帝的一貫做法,這次自然也不能破例。

天子降下旨意,賜予謝慎一份御書墨寶,上有輔弼賢臣四字。

雖然並沒有任何實際意義上的品級提升,卻表明了天子對這位年輕四品大員的態度。

謝慎的年紀和資是無論如何當不得輔弼二字的。

而天子卻用了。這代表什麼?代表了天子是把謝慎留給太子用的。

以謝慎的年齡和官職看,太子一旦踐祚,謝慎必定入閣。

那時謝慎不就是輔弼賢臣了嗎?

識相的紛紛和謝慎結交,雖然雪中送炭送不了,但錦上添花還是沒有什麼難度的。

不然若是等到謝慎真的扶搖直上九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