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一番。”
王華笑道:“你這是怕老夫誇獎你啊。也罷,那小子能夠中舉已是萬幸。等大比之後,老夫便專門設宴款待餘姚同鄉。”
呃……
謝慎直是有些無語,天底下還有這樣的父親?明明自家兒子爭氣中了舉還被說的這麼不堪。難道在王華眼中,王守文天生就不是讀書的料,中舉反而是祖墳冒青煙了?
那既然如此,王華又為何逼著王守文進學?
王家家大業大,讓王守文做一個混吃等死的翩翩美少年不好嗎?
但這些畢竟是王家的家事,謝慎不好插嘴。
別說是王守文了,便是王守仁這個長子在王華心目中也是可以隨意呵斥打罵的。
這就是封建社會的悲哀啊。
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一套下來,早已讓人們形成了思維定式。
和父輩意見稍有不同,一頂忤逆的帽子扣下來就夠的受了。
“敢問老大人,守文兄何在?”
王華擺了擺手道:“老夫怕他玩心太重把他關在屋中閉門讀書呢。馬上就是會試,耽擱不得。”
謝慎聽得心中一沉,怪不得不見王守文來找他,原來是被王華老爺子關了禁閉。
也難怪,王華自己是狀元出身,對子嗣的要求標準自然很高。
加之又有一個妖孽般的王守仁立在那兒作標杆,王守文的一舉一動都會被拿來和兄長進行比較。
如果王守文沒有中舉,王華自然也就死了心。
可如今王守文逆天般的中舉,原本絕望的王華或許就生出了一絲期望。
天賦不夠,勤奮來湊。
王華顯然深諳此理。當然他也知道憑藉王守文自己不可能做到勤奮讀書,這才會用關禁閉的方式逼著王守文溫書。
前一刻謝慎還以為王華對王守文不怎麼上心,但現在看來卻是因為給予的期望太多,失望太大了。
天下還沒有父母希望子女過得不好的,只是有時候表達方式各不相同罷了。
“既然如此,謝某便不叨擾了,還是讓守文兄多多溫書準備考試才是。”
對於謝慎的表態王老爺子顯然很滿意。。。。。
……
……(未完待續。)
第二百四十章 會試會試!
他一邊捋著鬍鬚一邊道:“便是此理,等大比之後再聚也不遲。賢侄才學出眾,若是天時地利人和連中六元也未必沒有可能。”
聽到這裡,謝慎心中一沉。這是什麼意思?王華這種老學究都開始給他造勢了?
又和王華閒話了一會兒,謝慎便起身告辭。
跟王華這種老學究打交道,分寸一定要拿捏好。
過猶不及,謝慎可不希望引起王老爺子的反感,他可還是要和王陽明做兄弟的。
回到徐府,小書童陳虎兒便湊到身前道:“少爺,衣衫我已經送去了,徐小姐很是歡喜呢。”
謝慎淡淡笑道:“那就好。”
接下來他也要閉門溫書了,為的自然是找到考試的節奏。
縱觀大明歷史,連中六元的似乎也只有黃觀一人做到,而這還是洪武年間的事。
謝慎假使真能如王華所言連中六元,那恐怕真會震爍朝野了。
當然謝慎不會給自己那麼大的壓力,他的首要目標是進士及第,在這個基礎上名次越高越好,能夠館選庶吉士自然是最好的。
至於什麼連中六元的事情完全是看運氣,無數學霸都未曾做到的事情哪裡會那麼幸運落在他的頭上。
轉眼間就到了會試的日子。明代會試也是考三場,一般在二月初九、十二、十五舉行。
會試之後緊接著就是殿試,殿試只考一場策論,由天子親自命題。
在成化後期之前,殿試一直是三月初一舉行,故而考完會試不到半月就得馬上考殿試,十分侷促緊張。
但自此之後朝廷決定將殿試的時間延後到三月十五,也給眾貢士充足的時間消化喜悅,以飽滿的情緒迎考。
一旦考中貢士,就穩穩拿到了一個進士名額,因為殿試是不刷人的。所有上榜貢士最後都會獲得進士出身或者同進士出身。
所以謝慎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會試上。
除了同考官數量翻倍,加之全部由禮部主持更加嚴苛來說,會試與鄉試乍一看來也沒有什麼分別。
不過京城的貢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