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長寧益了。
這寧益身高七尺,體態勻稱。雖然已經五十來歲的年紀,但因為保養得當看上去和三四十歲的人沒有太大的分別。
一雙丹鳳眼並著一雙劍眉更是襯顯得英氣不凡,若不是謝慎事先得知他是杭州有名的大茶商,便說他是官身謝慎也不會懷疑。
這樣的形象真的跟謝慎對商賈的固有印象有很大出入,不過謝慎好歹也是兩世為人,並沒有表露出太多的驚訝,而是上前一步拱手道:“小子餘姚生員謝慎,特來拜會寧員外。”
寧益早就注意到謝慎,只是因為字帖還沒有臨完,直到謝慎走到近前才放下手中狼毫。
“原來是謝公子,近來你在餘姚文壇名聲大噪,老夫也略有耳聞。那首《臨江仙》確實是絕世之作。”
寧益眼神中有一種懾人的光芒,這也讓他的話更有幾分分量。
不過謝慎定力足夠並沒有被他唬住,只淡淡答道:“小子聊作疏狂寫了幾首詩詞罷了,登不得大雅之堂。”
對於謝慎的謙虛,寧益不置可否。
“聽說謝公子是張公子的朋友,這次來拜會老夫可是與張公子有關?”
“小子確實是張兄的朋友,不過這次來拜會寧員外卻是另有其事。”
高人過招一定不能先露出破綻,不然被人抓住一通發力可就難挽回劣勢了。
不露出破綻的最好辦法就是等對方先發問,這樣不但有足夠的時間思考應對之策,還可以後發制人。
寧益點了點頭道:“既然是張公子的朋友,那也就是老夫的朋友。謝公子坐吧。”
二人分主客坐定,自有僕人進來端上茶葉水果。
謝慎沒什麼心情品嚐水果,便端起茶杯呷了一口。
甫一進廳堂,謝慎便感受到寧益強大的氣場,這氣場甚至比按察副使陸淵、提學官陳方垠、巡撫劉德等一干大員還要強,直是有些讓少年驚訝。
不愧是整合了杭州府茶葉行業的人,果然很有人格魅力啊。
跟這樣的人打交道,一定不能太推心置腹,不然肯定有的受。
茶葉自然是錢塘龍井,味道也是不錯,但比起清明前後採摘的新茶還是要差上一些。
謝慎這次是為茶而來,由茶挑出話頭自然是再合適不過。
少年將茶盞放在案几上,淡淡道:“這錢塘龍井味道果然不俗,想必寧員外平日裡飲的也是茶葉罷?”
寧益翻轉了一圈茶杯,淡淡道:“謝公子方才喝的茶葉是採自於老夫在茶山上親手種下的一株茶樹。這顆茶樹所採的茶葉老夫會親手炒制,平日裡並不拿出待客,多是供老夫自飲。”
寧益的意思很明確,老夫這茶是私藏自飲的,拿來招待你是很給面子了,你小子還是識趣點的好。
面對寧益的咄咄逼人,謝慎並沒有退縮,而是隨口吟道:“山光撲面經新雨,江水回頭為晚潮。。。。。。雨後錢塘觀晚潮,品品龍井倒是一樁樂事。”
“哦?謝公子對茶道也有參悟?”
寧益顯然感到有些驚訝,見謝慎主動提及便也順著話頭聊開了。
“不敢說參悟,不過有些心得想要和寧員外聊聊罷了。”
謝慎作謙虛狀,淡淡說道。
“謝公子請講。”
一聊起茶葉的話題,寧益自然覺得周身舒暢,心情也好了不少。
“空花落盡酒傾缸,日上山融雪漲江,紅培淺甌新火活,龍團小碾鬥晴窗。”
謝慎吟誦了一首蘇軾所作迴文詩,詩中所描述的是龍團茶,又有大小龍團之分,是專供於宋代宮廷的一種茶餅。因為茶餅上印有龍鳳圖案,故而得名。
小龍圖茶興盛了三百餘年,才在明洪武二十四年被朱元璋下令從貢茶中廢除。
此茶鼎盛之時,宮廷權貴爭相追捧,一時形成一種爭飲龍團茶的風氣,便連大名士蘇東坡都為其作詩。
但這團茶之中需要加入龍腦香料,喝了後讓人頭暈,故而漸漸的淡出歷史舞臺。
但像寧益這樣的大茶商,是不可能不知道龍團茶的。
換句話說,謝慎是想用這首詩試探寧益。如果寧益對答不上,那就是說他只是個以茶謀利的商賈罷了,謝慎只需要用結交商賈的方式結交他。
但如果寧益能夠很好的對答,那證明寧益不僅僅是一個以茶謀利的商賈,而是一個真正愛茶的儒商。
。。。。。。
。。。。。。
第一百五十二章 拜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