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5部分

每分鐘280發,使用穿甲彈時500米的距離上能夠擊穿10毫米的裝甲,勉強具備了攻擊輕型坦克的能力。德軍統帥部下令大批生產,到1942年停產時,共生產了1800輛Ⅱ型坦克。

但是這些坦克太悲催,由於個頭太低、火力太弱,在西班牙內戰中屢屢被蘇聯坦克嗯在地上拳打腳踢。飽嘗苦頭後,德國終於在1937年定型生產Pz3,這就是Ⅲ型坦克。它才是開戰初期閃電戰的主角。

Ⅲ型坦克高2。5米,重量22噸,正面裝甲先是15毫米,此後不斷加厚,到西線戰役前加厚到50毫米。它使用扭杆懸掛系統,梅巴赫12缸汽油發動機,功率300馬力,公路時速最高可達40公里,到1942年5月底時共生產了3100輛,還有同樣數量的改裝成了Ⅲ型突擊炮。

德國吞併捷克後,斯柯達軍工廠生產的38t理所當然的加入了德軍。38t型坦克全重10噸,高2。3米,裝甲厚度25毫米,後來增加到50毫米,裝備一門37毫米L/48加農炮,兩挺機槍,六缸汽油發動機功率150馬力,公路最高時速42公里。

38t坦克是輕型坦克,戰鬥效能近似Pz3型,但只有一半重,因此機動性很好。不過38t的裝甲是鉚釘接合的,而不是焊接而成,中彈時鉚釘會被震落,在坦克內部橫飛,造成不必要的傷亡。

第14節 虎豹橫空出世

然而,山外有山,天外有天。1941年德軍潮水般進入蘇聯,才發現強中自有強中手,一山更有一山高;德軍當成鎮山之寶的Ⅲ號坦克面對蘇聯T34時,好似老鼠見了貓一樣。人家的75毫米長管炮優於75毫米短管炮,人家裝甲比它厚,速度幾乎快一倍。尤其讓德國人生氣的是蘇聯人把T34坦克騎在Ⅲ號坦克頭上的照片廣為散發,讓自詡為優秀民族的德意志人很沒有面子。

德國坦克在KV坦克面前簡直成了孱孫,於是Ⅳ型坦克披掛上陣,代替Ⅲ型成為德軍主戰坦克。克虜伯生產的Ⅳ型坦克中重20噸,乘員5人,採用板簧平衡式懸掛裝置,裝甲厚度20毫米,以300馬力汽油機為動力,最大速度40千米/小時,最大公路行程200千米,裝有1門75毫米火炮和1挺機槍。該型坦克參加過入侵法國,並與蘇聯作戰,參加過北非作戰,是入侵蘇聯前德國最好的坦克,由於數量很沙,德國人把它當成大熊貓。

但是面對蘇聯新型的T…34和KV…1坦克,德國效能最好的Ⅲ、Ⅳ號坦克也大為遜色。短管坦克炮穿甲能力嚴重不足,相當部分反坦克任務只能依靠步兵火力完成。而且德國坦克的裝甲薄弱,難以抵擋蘇聯步兵反坦克武器攻擊。

蘇聯坦克設計上最為深思熟慮的,是其傾斜式裝甲,不但可以輕易彈開炮彈,而且也增加了裝甲的密度,使炮彈不易射穿。此外較寬的履帶以及較大的路輪也大幅改善了在鬆軟地面上的機動性。

迄今為止,德國取勝的主要原因是坦克戰術運用的出色,將坦克集中使用,以及良好的空地、步坦協同,所以能夠避實擊虛,在戰爭初期取得很大戰果,此外蘇聯各級軍事指揮的無能也促成了這一結果。

反過來說,蘇聯擁有2萬輛各種坦克,其中包括世界上最好的T…34和KV…1坦克。但是蘇聯的訓練、士氣和戰鬥經驗不如德軍,那麼好的坦克竟然沒有無線電,依靠旗語聯絡,好比千里馬被蒙上了一隻眼睛,焉有不敗之理?

為了對付T…34坦克,德國人採取權宜之計,開始對Ⅳ號坦克大加改進:加裝長身管75mm火炮,增強了裝甲,勉強可對抗T…34/76。同時儘快研製新型坦克。

1941年9月,德軍軍械署帶著嫉妒的心情,來到前線仔細檢驗T…34坦克。面對蘇聯坦克優異的效能,他們不得不服氣,立馬向元首報告。希特勒根據他們的報告,授命賓士公司和曼公司(MAN公司)設計新型的30…35噸位的坦克,指定開發編號為VK3002,這就是Ⅴ型坦克,也就是後來的豹式。

戴姆勒…賓士公司所設計的,幾乎是T…34的摹仿品,不同於以往偏向複雜的設計,賓士公司務求做到在車身、炮塔、柴油發動機、駕駛系統、懸吊系統及履帶等方面類似蘇軍T…34坦克的簡易設計。

曼公司的設計則符合了德國傳統的想法:在大而寬的車身後端安裝一個堅固的炮塔、一個汽油發動機、採用扭力棒的懸吊系統和典型德國坦克的乘員艙房。儘管希特勒打算採用賓士公司的設計,但最後曼公司贏得德**部的賞識。

豹式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