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坦克車,而是坦克艦。如此笨重的龐然大物如果到戰場上,嚇都能把德國人嚇死。可是它實在太大了,難以建造。後來,英國人根據澳大利亞的一種試驗模型車,經過重新研究設計,終於在英國海軍部裡,秘密製造出一種新式武器。
但是,它的樣子仍然是十分難看,也十分笨拙,同時也十分嚇人:身軀像一個斜方型鐵盒,長8。1米,寬4。2米,高3。2米,全重28噸。鐵盒的裝甲厚度5~10毫米,能防禦機槍。在車體兩側裝有兩門57毫米口徑的海軍火炮,還有四挺輕機槍,作為進攻的武器,真是攻防兼備。
這種奇形怪狀的鐵盒子後方拖著兩個導向輪,沿著車體外廓繞著兩條金屬履帶,使其能自由執行。驅動它的是一臺77千瓦的汽油發動機。在當時的條件下,這是最大排量的汽車發動機了。
由於小馬拉大車,這種新式武器走得慢極了,簡直是像烏龜一樣爬行:公路上每小時只有5公里,與人行走的速度差不多。而越野速度每小時僅1~3千米,連烏龜都不如,也許蝸牛可以與之媲美。
如果把這個東西投放到戰場上,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景:在慢條斯理的坦克掩護下,英國士兵們像度假一樣一邊閒逛一邊前進,一些性急的人不住地踢打面前的這個鵝行鴨步者,慢性子的人會摘下平底鍋一樣的鋼盔,在上面打撲克牌。
就這麼個東西乘員竟有8人之多,其中半數是駕駛員。
由於這輛戰車的樣子非常可笑,像是戰艦上的水櫃,於是,有人就開玩笑叫它“水櫃”。“水櫃”英語音譯為TANK。就這樣“TANK”一詞一直使用下來,並揚名於世,直至今天。
1916年8月,在索姆河會戰中。英軍司令海格不顧許多人的反對,將48輛還處於試驗階段的坦克投入實戰。由於駕駛員大都沒經過專業訓練,也沒有考取駕照,結果只有18輛開到戰場,其他的都壞在半路上。
這些坦克中只有10輛隆隆地向德軍陣地駛去。德國人第一次看到這種“披著鐵甲的怪物”向他們爬過來,趕緊用機槍掃射,這些鋼鐵巨人對德國機槍正眼看都不看一眼,仍舊緩慢而驕傲地爬過來了。
機槍射不透它,大炮打不中它,而且它渾身噴火,輾轉著、咆哮著,炮與機槍轟鳴著,像衝進螞蟻群中的龐大甲蟲。
一群膽大妄為的德國兵衝到跟前與之搏鬥,坦克與其說是困獸猶鬥,還不如說是玩耍,因為像螞蟻一樣附在它身上的德國兵實在是太不得要領了,拿鏟子鏟的、拿尖鎬刨的、拿鐵棍撬的、拿手榴彈敲打著,脫下衣服堵塞炮口的、拿步槍射擊的崩到自己的,還有跳腳破口大罵、慰問這個剛出世東西的十八輩祖宗的。
一個士兵成功地用槍托在裝甲板上製造了一聲巨大的響聲,代價是他的毛瑟步槍的槍托不翼而飛了。他被激怒了,發現車上有個縫隙,咒罵著用身體堵塞它,似乎他是吃符唸咒的義和團轉世。
那是機槍的射擊孔,在突發的轟鳴中他安靜而飄逸地飛出去了。英國人覺得玩膩了,在一陣發動機的轟鳴中,坦克冒出一股嗆人的黑煙,兩個引向輪偏到一邊,坦克往前一竄,向右一偏,車上面的德國兵像從口袋裡倒出來的土豆一樣滾落下來。
與此同時,坦克上槍炮齊射,鮮血四濺,肢體橫飛,最倒黴的是被捲起履帶裡的人,他們成了絞肉機下的肉餡,連一具囫圇屍體都沒有留下來,德國兵們嚇得驚慌失措,紛紛逃退,一直跑到幾里外還喘息未定。坦克首戰取勝得到了意外的效果。一輛坦克攻佔了一個村莊;另一輛奪取了一條塹壕,居然俘虜了300多名發了呆的德軍官兵。
人類有史以來的坦克戰取得了勝利,讓英國人受到鼓舞。但它的數量畢竟太少,速度也太慢,時速只有6公里,況且無法越過泥沼地,因此在戰略上價值不大。
這次不大的戰鬥是坦克在戰爭舞臺上的首次亮相。此後,德國、法國、俄國也都製造出了自己的坦克。
一戰結束以後,德軍被禁止擁有坦克,然而魏瑪時代的德國國防軍卻暗地裡同蘇聯合作,著手研製自己的坦克。二十年代末,德國專家到蘇聯喀山的試驗基地秘密測試了英國勞埃德4型坦克,併購買兩輛回國,這就是後來德國Pz1型坦克的原型。
1931年,古德里安出任國防軍摩托運輸部隊總監,開始大力發展坦克。他設想的德軍裝甲部隊,將擁有兩種坦克,一種是裝備反坦克炮的中型坦克實現突破,一種是裝備大口徑壓制火炮的中型坦克提供炮火支援,這其實就是後來的Pz3型和4型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