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襲的方案。
而且赫斯曼還變本加厲的提出了“揮鐮行動”(對“曼施坦因計劃”的修正)——將部署於法國和比利時邊境的聯軍第1集團軍群作為圍殲的物件,而不是曼施坦因原計劃中的把部署於“馬奇諾”防線的法軍作為圍殲的物件。
根據“揮鐮行動”的部署,由龍德施泰德大將指揮的a集團軍群的64個師(包括7個裝甲師、3個摩托化師)將會從阿登森林地區實施突破,然後突破防禦比較空虛的馬斯河,最後以裝甲叢集主力揮師北上,一路衝向大海,奪取敦刻爾克港和加萊港,完成對突入比利時的聯軍主力的包圍。
但是這個計劃在哈爾德等人看來風險實在有些大了。
首先是用2天時間突破110公里長的森林地帶深入法國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突破阿登森林是沒有問題的,比利時人在那裡沒有怎麼佈防。但是110公里的森林地帶怎麼可能用2天時間突破?起碼要5…7天,這就給了英法聯軍從容調集部隊進行封堵的時間。
其次在色當附近突破馬斯河也是很難完成的任務,雖然目前法軍在色當附近兵力空虛,但是色當一帶的交通非常方便,很容易調集預備隊依託馬斯河佈防。
第三,一旦德軍在馬斯河受阻,突襲就會變成陣地戰。而阿登森林的交通不便,很難支撐多達64個師在馬斯河沿岸和英法聯軍展開會戰。
第四,由於將太多的兵力擺在了中線,北線博克大將指揮的b集團軍群(30個師,包括3個裝甲師和1個摩托化步兵師)則會因為兵力不足在比利時陷入苦戰——博克大將的集團軍群將會面對至少30個英法師和22個比利時師。
“弗蘭茨,你們的擔心是多餘的。”赫斯曼看了看手錶,現在距離地面進攻發起的時間還是3個小時,距離空襲發起的時間已經不到2個小時了。
赫斯曼說:“現在不是1914年了,戰爭的模式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決定戰爭勝負的最關鍵因素不是大炮和步兵的數量,而是飛機!現在我們有4600架現代化的飛機可以用,而他們經過這幾個月的消耗只剩不到1300架比較現代化的飛機。
這是壓倒性的優勢,將能確保戰場對我方單向透明,還能用空襲遲滯敵人的軍事調動……所以即便‘揮鐮行動’的計劃中存在什麼漏洞,也不會有什麼問題的。”
德國戰術空軍的威力在12天的波蘭戰役中並沒有得到充分的展示——因為波軍幾乎在第一天就被擊潰,然後的11天差不多就是躺著捱揍。因此像哈爾德這樣沒有在空軍和裝甲部隊擔任過指揮官(裝甲部隊經常和空軍一起演習)的高階將領,對空中優勢的威力仍然認識不足。
赫斯曼喝了一口咖啡,然後看著這位憂心忡忡的大將,只是輕鬆地一笑:“如果2天不能突破阿登森林那就4天,4天不夠那就8天,這沒有什麼問題。如果法軍在馬斯河一帶多部署了幾個師也沒有問題,我相信a集團軍群一定能突破的,龍德施泰德大將和古德里安大將不會讓我們失望的。
而且也不用擔心敵人的增援部隊,大規模的空襲則會讓英法難以調整部署。法國人的機械化和摩托化部隊不可能頂著2500架戰術轟炸機的攻擊進行調動。一旦他們掉入陷阱,就再也出不來了。由於我們擁有的巨大空中優勢,英法聯軍只能一頭衝入比利時這個大陷阱,然後死在那裡!
所以勝利是屬於我們的,2天或4天后就會明朗。我們現在需要考慮的不是中止‘揮鐮行動’,而是如何利用這場勝利去建立一個偉大和團結的歐洲。弗蘭茨,現在‘解放者計劃’準備的怎麼樣了?”
“解放者計劃”是奪取法國地中海艦隊和法屬阿爾及利亞、法屬******、法屬摩洛哥等法國殖民地的作戰方案。而奪取以土倫為母港的法國海軍的主力艦,則是整個計劃的中心。
如果西線作戰進展順利,現在擔任第二軍需總監的哈爾德大將很快就會出任南線總指揮或副總指揮(看墨索里尼的態度),負責執行他自己領銜制定的“解放者計劃”。
“計劃是沒有問題了,”哈爾德點點頭,“海軍和空軍都很配合,現在的問題是法國人的決心和英國、義大利的配合了。”
赫斯曼聳聳肩,笑道:“這一代法國人沒有什麼決心,而且義大利領袖一定不會拒絕我們,至於大英帝國……一條垂死的惡龍,還有什麼事情做不出來?”
他又看了看手錶,微微一笑:“1點45分了,還有2個小時45分,飛機就要起飛了!”
哈爾德知道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