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2部分

那麼快了。

————

求收藏,求推薦

第149章 脆弱的迴圈

“路德維希,我們真的要向俄國人轉讓生產賓士汽車和福克飛機的關鍵技術嗎?”

在莫斯科民族飯店裡面最好的套房裡面,小魯道夫已經睡著了,保盧斯則去了德國大使館——他會在那裡透過電報向柏林和里加報平安——現在只剩下赫斯曼和克洛伊一邊吃著味道很棒的俄國小點心,一邊討論著娜塔莉在汽車上提出的問題。

“這是必須的!”赫斯曼說,“我們如果不願意轉讓,再過幾年也會有別人轉讓的。”

那個別人就是美國,歷史上德國先向蘇聯轉讓了技術和裝置,讓蘇聯入了門,而真正幫助蘇聯走上工業化快車道的則是美國人!

在熱n亞會議後,英法同蘇聯的關係比較冷淡,德國和蘇聯則開始了蜜月期,而美蘇關係則僅次於蘇德。雖然美蘇沒有外交關係,但是美國在西伯利亞干涉戰爭和後來的蘇俄******中,都給布林什維克幫了大忙,因而美蘇“民間交往”在整個20年代都非常熱絡。在新經濟政策時期,美國在蘇聯投資也很多。

而到後來的大蕭條時期,美國更是敞開了大門向蘇聯提供成套技術和裝置!包括著名的高爾基汽車廠、莫斯科汽車廠、雅羅斯拉爾夫汽車廠和莫斯科汽車裝配廠,不是整體採購自美國(買下美國的工廠拆了運回蘇聯),就是購買美國裝置進行重新裝備——這些工廠就是二戰前蘇聯汽車工業的主力!

在二戰前蘇聯最重要的坦克生產基地,斯大林格勒拖拉機廠是整套從美國引進。哈爾科夫拖拉機廠則採用了大量的美國裝置(也有一部分是德國的),並且由美國人擔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