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66部分

有不少飛彈命中了可以引發火災的目標。不過他並不知道德國空軍在這次行動中採取了低成本飛機引導飛彈的戰術,還以為是轟炸機丟下的炸彈取得了不錯的戰果。

“至少弄出了不少動靜,把美國人的注意力都吸引過去了。”拉德施中校說,“現在該咱們露一手了!”

他再次按下喉部通訊器,開始分派任務。帕里亞灣的北入口是美國艦船進出的主要通道,必須用最多的水雷加以封鎖,因此拉德施派出了4箇中隊去執行任務。而剩下的3箇中隊則分散開來在海灣中靠近海岸線的淺水區域佈雷。之所以不把所有的水雷都布在海灣的兩個入口,則是為了增加掃雷的難度。

水雷戰的精髓並不在於擊沉多少敵方的艦艇,而在於封鎖敵方的航道,令他們的港口無法使用或難以使用。所以“抗掃性”是佈雷時必須要考慮的180枚散佈在海灣中的“蠔雷”,絕對是美國海軍的掃雷艦部隊的噩夢,不知道要投下多少深水炸彈才能把它們清除乾淨!

當幾百枚“蠔雷”被投入大海的同時,超過一千架夜間戰鬥機正在特立尼達島上空展開混戰。夜間戰鬥和白天作戰的最大不同就是難分敵我。雖然夜間飛機上都有雷達和探照燈,但是雷達無法分辨敵我,探照燈又不敢輕易開啟。所以雙方夜間戰鬥機之間的格鬥是非常考驗飛行員的神經的。在這種隨時都有可能誤擊的戰鬥中,技術精湛但是沒有參加過什麼實戰的新兵有時候比敵人都危險。因為精神緊張的他們往往會在分清目標盲目開火,而被他們擊中的目標約有一半是自己人的飛機!

而德國的夜間戰鬥機飛行員大多是老手,他們在歐洲的夜空中和英國人、蘇聯人較量了近5年,早就練出了沉著的心態,在夜間混戰中是不會胡亂開火的。

因為有許多美國的夜間戰機飛行員被自己人糊里糊塗打下來,所以這場夜間空戰的交換比肯定是對美國人大幅不利的。大約有4架美國飛機被擊落,才能換到1架德國飛機。不過因為交戰區域在美國控制的特立尼達島上空,因此美國人的飛行員比較容易獲救,美德飛行員的損失大約是2。5:1,對美國而言倒也不算太吃虧。而且因為是夜戰,又是夜間戰鬥機對夜間戰鬥機(雙方都比較靈活,容易躲避),激烈的程度是不能和白天的交戰相比的,所以損失的總數也不太多。

但是第二天上午,正在五角大樓內開會的參謀長聯席會議成員還是大吃了一驚。

讓他們大敢驚訝的不是夜間戰鬥機的損失,而是德國採用的“飛機掩護飛彈”的新戰術。雖然昨夜來襲特立尼達島的導彈並沒有造成太大的損失,但是這種戰術無疑加大了夜間攔截作戰的難度。因為來襲的並不是笨拙的重型轟炸機,而是火力強大又比較靈活的夜間戰鬥機和很難被擊落的導彈。

這意味著夜間戰鬥機已經失去了保護城市免遭夜間轟炸的能力因為它們如果選擇攻擊導彈,那麼它們就會成為敵方夜間戰鬥機的靶子,這等於在拿飛行員的性命換導彈!

如果它們不攻擊導彈,那麼這些導彈就會落在美國城市或基地上面,造成損失並且引起恐慌。

另外,還有一個更讓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的成員震驚的壞訊息也一起傳來了特立尼達島上的美軍技術人員在撿到的沒有爆炸的德國飛彈上發現了疑似無線電遙控裝置的裝置,同時又沒有發現別的制導裝置。

這說明來襲的導彈是由飛機引導遙控的這種制導方式想想都比較靠譜,萬一被用到對東海岸大城市的襲擊中,那可就麻煩了。

幾個美國佬的上將你看看我,我瞧瞧你,都有點不知所措的時候,一個五角大樓的參謀急匆匆走進了會議室。

“長官,海軍第3艦隊司令部(目前駐紮特立尼達的西班牙港)報告,德國人很可能在帕里亞灣裡面投了新式水雷。”

“新式水雷?”海軍作戰部長歐內斯特。金上將忙問,“炸了掃雷艦了?”

參謀點了點頭,說:“在空襲結束後第三艦隊司令部立即就派出了10艘掃雷艦用電磁掃雷具和破雷衛清理航道。結果水雷沒有掃到,掃雷艦卻被炸沉了6艘……”

掃雷艦被水雷炸沉其實是常有的事兒,但是一下子有6艘掃雷艦被炸沉,而且一個雷都沒有掃到,毫無疑問是遇上新式水雷了。

“該死的,帕里亞灣被封鎖了!”坐在會議桌頂頭位置上主持會議的威廉。萊希馬上就明白髮生了什麼。

“威廉,帕里亞灣什麼時候能恢復通航?”陸軍參謀長馬歇爾皺著眉頭問。

帕里亞灣是進入特立尼達島的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