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52部分

不開口,可房玄齡卻不能不說身為宰相,自是負有平衡朝局、輔助帝王之責,眼下朝中五宰相中的侍中劉洎如今停職在家,在相州軍糧案沒有水落石出前,他是不可能回朝的,而中書令蕭瑀又剛告老辭官,至於剩下的三位宰相中,除了他房玄齡之外,長孫無忌素來不輕言,自是不可能開這個口,而一向以長孫無忌馬首是瞻的諸遂良又是個靠不住的貨色,如今朝局雖尚算平穩,可暗潮卻是洶湧至極,在房玄齡看來,詔獄血案只不過是個開端罷了,再這麼拖延下去,沒準玄武門之變又得再上演一回了,而這是房玄齡絕不想看到的局面,故此,哪怕李世民氣色再不好看,房玄齡也得出言進諫,此乃為相者之職責所在罷。

陛下,儲君一日不立,國本則不固,老臣懇請陛下早日定立儲君,以安天下之心。房玄齡認真地看著李世民,再次出言勸諫道。

若是旁的大臣提出此議,李世民大可置之不理,可房玄齡乃是一宰相,他連著兩番提出此事,李世民可就不能不答了,只不過李世民想的不單是此時朝局的穩定,而是開始考慮將來政權的平穩過渡了,如此一來,何時立儲便是門大學問了,至少在沒有搞清朝臣們的傾向之前,李世民是不會輕易將此話題端將出來了,是故,當房玄齡再次出言之際,李世民僅僅只是皺了皺眉頭,淡然地答了一句:房愛卿所言有理,且容朕好生思量一番再議罷,朕乏了,爾等都退下罷。話音一落,也不給諸大臣再次進言的機會,起了身,轉入了後殿去了。

李世民這麼一走,諸大臣都有些子傻了眼,誰也搞不清楚李世民的葫蘆裡究竟賣的是啥藥,各自面面相覷了好一陣子之後,也只能是無趣地各自退出了甘露殿,然則,今日議事的話題卻如同瘟疫一般迅捷地傳揚開了,立儲之事迅即取代了詔獄血案成了最熱門的話題,不單是朝臣們在議,民間也熱烈討論了起來,鬧得沸沸揚揚地,煞是熱鬧非凡。

父皇這是要做甚子?忙碌了一整天的李貞一回到自家王府,立馬便將兩大謀士召集在書房裡,沒頭沒腦地便問出了一句。

莫離與納隆都是當世之智者,儘管李貞沒指明是何事,可兩人卻都知曉李貞說的就是立儲之事,各自對視了一眼,全都笑了起來,笑得李貞很有些子不好意思,苦笑著撓了撓頭道:啊,本王看樣子是心急了些,呵呵,二位先生有何見解,但講無妨。

殿下知道心急便好。莫離搖了搖手中的羽毛扇,笑呵呵地道:帝王之道首在平衡,剛則易折,柔不可守,若無平衡,則朝局必亂,陛下兩度立儲皆以失敗告終,實是再不堪摧折矣,殿下以為何如哉?

不錯,莫兄此言大善,陛下年事漸高,已無心再多生事端,此番若是議定儲君便是終議矣,又豈能不慎之又慎,如履薄冰乎?然,依某看來,聖心在殿下身上當是無意外之事耳,所慮者不外乎如何扶殿下一程罷。莫離話音剛落,納隆便鼓掌大笑了起來。

嗯哼,這話聽起來好像不假,只是硬要說聖心何在,只怕尚在未定之天罷。李貞來自後世,自是知曉自個兒來自的時空中李世民還能再撐上個五年,可如今歷史早就被李貞自己給整得大變樣了,本該登上帝位的李治如今已然躺在棺材裡了,至於老爺子會不會準時去世,那就只有上天才曉得了,可不管怎麼說,老爺子近來身體欠佳卻是不爭之事實,畢竟李治的死對他的打擊實是太大了些。一想起李治的橫死,李貞的心便狠狠地抽了一下,除了傷心李治之慘死之外,更對兄弟們之間的奪嫡鬧劇害得老爺子不得安生而暗生愧疚之意,只可惜事已至此,愧疚歸愧疚,該爭的李貞依舊不可能放手,這或許就是生為皇子的悲哀罷。

唔,依二位先生看來,父皇何時會下定決心?李貞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卻並沒有附和兩大謀士的判斷,而是淡然地問了一句。

兩大謀士都是人精,哪會聽不出李貞其實心裡頭尚有些子患得患失的心思在,不過此乃個人之心障,就李貞那等好強之個性,實非旁人言語所能說服之,彼此對視了一眼,都沒有出言點破,而是各自都擺出了副沉思狀,良久之後,納隆率先開言道:應該快了,左右就是這十天半個月的工夫罷了,唔,就看大理寺卿孫大人如何結案了,一待案子塵埃落定,也就該到了定奪儲君之時了罷。

不錯,正是此理。莫離笑著介面道:陛下給孫大人定了個十日的期限,在這十日中,陛下只怕會與朝中諸重臣私下探討此事,一旦有所定奪,當有雷霆之行動矣,而今聖心雖在殿下身上,可畢竟事尤未定,殿下尚需努力方可。

雷霆行動?嘿,老爺子一向算計過人,真要有行動的話,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