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戮,無盡的殺戮,血腥而又恐怖,在這等猛烈的打擊之下,高句麗官兵們所有的掙扎都是徒勞,所有的勇氣不過只是個笑話罷了,到了這等時分,逃又逃不了、退也無可退的高句麗守軍除了投降之外,自是再也沒有旁的出路可走,未時三刻,戰事消停,平壤城被唐軍順利攻克,持續了半年餘的第三次大唐與高句麗之戰就此結束,是役,唐新聯軍以傷亡近六千的代價,全殲了城中十餘萬守軍,淵蓋蘇文父子盡皆被擒,寶藏王率群臣投降,大唐邊疆的一棵毒瘤就此被徹底拔除……
站在讀者立場上採納眾多網民意見,滿足您不同的閱讀需求!( )
第五百五十八章暮鼓晨鐘(大結局)
十月,已是初冬時分,可天卻不甚冷,日頭暖暖地高掛在天上,風不大,輕卷著落葉翩翩起舞,山道兩旁的楓葉豔紅似血,枯黃的草葉隨風盪漾如濤,景緻分外迷人,然則縱馬飛奔的李貞卻無心去欣賞這等美景,不住地催馬而行,數千緊隨其後的親衛隊在山道上如旋風般攪起漫天的塵埃,如雷般的馬蹄聲驚得山林間鳥飛獸走,好一派慌亂。
“殿下,就要到藍田了,時已近午,您看……”緊趕在李貞身後的燕十八一個打馬加速,湊到了近前,先是偷眼看了看李貞的臉色,這才小心翼翼地試探了一句。
“嗯。”李貞漠然的臉上一絲表情都沒有,僅僅只是不置可否地吭了一聲,依舊縱馬如故,燕十八見狀,不敢再問,老老實實地退到後頭。
天已近了午時,是到了該休息的時辰了,更遑論一眾人等已狂趕了近一個月的路,皆已是疲憊至極,便是李貞自己也已是累得夠嗆,怎奈心中的牽掛與憂慮卻令李貞不願也不能就此停將下來——自打平滅了高句麗之後,李貞便即收到了京師傳來的信報,知曉諸王皆已覆滅,心情大好之下,也就不急著班師回國,本打算親自主持高任武登基高句麗國王之慶典,卻不料噩耗竟接二連三地傳了來,先是左僕射房玄齡病情惡化,於貞觀二十一年八月二十日過世,接著又是李貞的恩師衛國公李靖突染惡疾,於貞觀二十一年九月初一駕鶴歸去——在李貞所來自的時空中,二者皆在貞觀二十三年初相繼去世,或許是因李貞的穿越引發了蝴蝶效應之故,二人竟在此等極為敏感之時分相攜歸天,再算上五月初去世的中書令馬周,一年裡竟有如此多的重臣相繼離世,這等接連不斷的噩耗令一代大帝李世民傷感萬分之下,竟因此臥病在床,幾無法理事矣,如今朝堂要務雖有長孫無忌與諸遂良兩位大佬在主持,然則形勢卻頗為微妙,為此故,放心不下的李貞不得不將大軍撤防以及高句麗之事全部交給副帥李績打理,自己則率三千親衛提前返京。
李貞之如此急地要趕回京師,除了是擔心李世民的健康,以及為恩師李靖奔喪之外,還有著政治上的考慮,其中的根由便出在司徒長孫無忌的身上——長孫無忌是何等樣人李貞心裡頭有數,說起來此人倒是大唐的忠臣,對於李世民一向忠心耿耿,算得上治世之幹才,只不過其政治理念與李貞相差太大,彼此間很難有個共贏的妥協,一旦李貞登了基,長孫無忌絕對無法再保持現如今的政治地位,這一條不單李貞清楚,便是長孫無忌心裡頭也有數,當然了,長孫無忌斷不致於有趁朝堂空虛篡位自為的野心,也不見得會有趁機攬權的打算,然則這一切都有一個前提條件,那便是李世民尚健在,萬一李世民要是去了,而李貞又遠在高句麗的話,實難保其不會起了擁立諸王的念頭,儘管這種可能性不算太大,但其後果卻是李貞十二萬分不願見到的,故此,李貞這一路上趕得分外的急。
狂奔的騎兵大隊一路急趕,如怒龍捲地般衝出了山道,藍田縣城便已遙遙在望,離京師就只剩下一天的路程了,然則李貞急於歸京的心情不單沒有稍緩,反倒是更急迫了幾分,雖明知一眾親衛將領都已是強弩之末,可李貞卻依舊不想在藍田多加耽擱,這便回首掃了身後的諸將一眼,沉著聲下令道:“傳令:藍田不歇,繼續行軍,夜宿七里坡!”
“是,末將等謹遵殿下之令!”燕十八、鷹大等將領雖說皆已疲憊不堪,但卻絕對不會違背李貞的命令,各自高聲應了諾,須臾,一陣淒厲的號角聲在佇列中響了起來,一眾親衛各自抖擻精神,快馬加鞭地向京師狂奔而去,一時間寬敞的官道上塵埃漫天卷如龍……
貞觀二十一年十月初四申末時三刻,京師郊外的五里亭前黑鴉鴉地擠滿了人,紀王李慎、司徒長孫無忌、侍中諸遂良等朝中大佬排在了最前頭,便是連已告病在家多時的中書令蕭瑀也出現在人群之中,至於各部尚書侍郎,諸如李道宗、李千赫等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