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部分

。”

墨非在心中翻了個白眼,她起身道:“長途跋涉,有些累了,我需要好好休息一下。”

孤鶴這才停止鬧騰,告辭退去。

第二日,墨非前往匯文閣,還未就聽到裡面傳來吵鬧聲。

“這個絕不能入庫!看看它寫了些什麼?‘治世嚴以法,定國酷以刑’,這簡直是亡國之論,靠嚴刑酷法來治國,豈不是招致民怨?不可取,不可取。”

“亂世之中,必用重法。戎臻以武興國,以法治民有何不可?如你推崇之禮治,以‘仁’教化世人,然匹夫知禮嗎?他們粗鄙愚昧,目不識丁,如何與之說理?唯有強法束之,安能治世。”

“一派胡言!”

聽到這裡,墨非走進文匯閣,眾人停止爭吵,一致看向她,同時行禮。

“發生何事了?”墨非看著剛剛正在爭吵的向乙和盧謙,這兩人亦是巫越門下的客卿,平時關係還算不錯,卻不想如今竟然爭得面紅耳赤。

“浮圖大人來得正好。”盧謙忙把墨非讓了進來,道,“你來評評,這兩份書稿,哪份可以入庫?”

墨非接過盧謙手中的東西,然後隨眾人一起入座。手上兩份稿子皆是用紙重新抄錄過的,字跡清晰,頗為賞心悅目。

一部為《法治》,一部為《明義》。

墨非分別翻閱了幾頁,而後抬頭,看屋中眾人似乎都在等待她發表看法,她淡淡道:“浮圖只是大略地看了一下,暫時無法妄論優劣。”

眾人聞言,不由得露出失望的表情。

“不過,”墨非又道,“浮圖想問諸位,你們認為《四庫全書》收錄著作之標準為何?”

向乙道:“自然是必須合乎正統。”

“何為正統?”墨非直視他道。

“炤國以武立國,法及天下。”向乙毫不猶豫道。

“胡說!”盧謙立刻反駁,“前國就是因為酷刑遭致覆滅,我炤國莫非還要重蹈覆轍?”

向乙冷笑:“前國覆滅是因製法不全,行法不公,並非因酷刑的存在。”

“你……”

“兩位,”墨非打斷道,“你們都未曾理解浮圖的真意,浮圖提出編錄《四庫全書》,秉持的是收集天下經典,以傳後世,供後人研讀究議。《四庫全書》以‘經史子集’為總綱,囊括詩、禮、醫、農、術、雜、史、政、法等各個方面,包羅永珍,故主修者應有海納百川的氣度,對各種著作給予公正的評價,務要將所謂‘正統’作為收錄標準,浮圖希望看到的,是學術興行、百家爭鳴的盛景。”

真正的《四庫全書》雖是國之瑰寶,但其中參雜了太多的政治因素,乾隆為了自己的統治地位,對於所謂“異端學說”進行了嚴厲的打擊,甚至篡改了大量文獻,導致很多珍貴典籍被銷燬,所以墨非不希望在這個風氣比較開放的時代,出現這樣的情況,以致使《四庫全書》失去真正的意義。

在場諸人皆露出深思的表情。

墨非又道:“浮圖主張言論自由,雖不免有人妄論朝政或傳播謬論,然利大於弊,我們要做的便是廣覽兼聽,擇善而從之,不善而改之,其行之對錯,自有後人評說。然珍貴典籍,卻不可失之。”

眾人聽罷,皆不覺有理,向乙與盧謙更是露出受教的表情,對墨非行了一禮。

墨非忙起身,這兩人隨便一個都是爺爺輩,她尊敬都來不及,哪敢受這一禮?

這時一直在旁聽的百里默笑道:“浮圖氣度確非一般人可比,如此說來,有一事浮圖必有興趣參與。”

“何事?”墨非好奇問。

“既是這兩書的作者,將在明日未時,於講學堂進行辯學,以決定何人之作能入選四庫。”

“哦?”聽此一說,墨非還真敢興趣起來。

為了旁聽明日的辯學,墨非回到院子之後,就仔細參閱其《法治》與《明義》兩書。前者著作者為歸茲,後者為宣佲。

這是代表不同學派的兩種學說,一種宣揚以“法”立國,強調君權□,就像法家所倡導的“方寸之機正而天下治,故一言正而天下定,一言倚而天下靡”,君王“握法處勢”,以法斷事,專法於前。

而《明義》恰恰相反,它主張仁義禮教,無論善惡,皆可以道德感化。

若說前者過於專橫,那麼這後者又過於理想化了。

墨非彷彿看到了異世版的法家與儒家學說,心中不由得期待明日的辯學,不知這時代的文士是何種風流?

辯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