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3部分

基、殷開山分兵向西攻取扶風郡,他們擁有部眾六萬人,向南渡過渭水,屯駐在阿城,離長安已很近,長安城中的隋軍於是出戰,但被劉弘基、殷開山擊敗。

李隱這時也已平定渭北,然後率兵赴司竹,李仲文、何潘仁、向善志都率眾跟隨李隱,在長安城西北的長安故城駐軍,離長安僅數十里的距離,能戰之兵力八萬,軍令嚴整,秋毫無犯。

二十八日,李隱從派使者稟報李淵,請求約定進攻長安的日期。

李淵向左右道:“屈突通困居潼關附近,不能再向西行,他已不足為慮了!”

於是他命李建成挑選在永豐倉的精兵,從新豐直抵長安城郊,同時李淵讓李世民率領新歸附的渭南各部向北進軍,最後屯軍長安城西南方的灞上,準時到達規定的地點,聽從調遣。

長安之戰,一觸即發。

第155章 李、王初交鋒

八月二十九日,李淵率軍西行,經過的楊廣的離宮園苑時,將之全部關閉,放出宮女歸還其親屬。

九月初四,李淵到達長安附近,在春明門(長安東面三門之中門)西北紮營,各路軍隊全部向長安彙集,兵馬共有二十餘萬人,軍威強盛,聲勢浩大。

李淵命令各部隊駐紮在營壘內不得侵擾村落中的百姓,然後屢次派使者到城下對防守長安的衛文升等人宣稱自己尊奉隋皇室的意思,衛文升等人不作答覆。

十四日,李淵命令諸軍進發,將長安團團包圍了,長安人心浮動,天下為之矚目。

長安城位於渭水之南,終南山之北,秦朝的都城咸陽就位於隋長安城的西北,長安城自漢建都以來,歷代也多為都城之所。

由於長安為關中首府,又為隋朝西京,所以為關係天下安危之地。

開皇二年,隋文帝因為漢故都制度過於狹小,年代久遠,宮宇朽壞,於是派人築大興城於故都之東南十三里,南面子午谷,北枕龍首原,左臨灞、,右抵豐水而都之。

長安城北的渭水之上有三座橋樑,一為渭橋,在城東北五十里處,二為中渭橋,在城北二十五里處,三為西渭橋,在城西北五十里處,這三座橋樑,都為守衛長安的重要之地,但長安守軍卻都一兵不派,任由李氏軍隊於期中暢行,可見主持長安大局的守將,肯定已非精於戰事的衛文升了。

與衛文升有舊的李隱,原本還打算寫信給衛文升,向他勸降的,見此情形後,只好斷了這個心思。

就在李家著手準備進攻長安的時候,河南、山東發大水,餓殍遍野。楊廣下詔開黎陽倉賑濟饑民,但官吏們卻不按時賑濟,每天有幾萬人死去。

徐世績對李密道:“天下大亂,本來就是因為饑饉的緣故,現在我們若是再得黎陽倉,大事就可告成功。”

李密聽從了徐世績的意見,派徐世績率部下五千人從原武渡黃河,會同元寶藏、郝孝德、李文相及洹水賊帥張升、清河賊帥趙君德共同襲取了黎陽倉並在那裡據守。

徐世績開黎陽任由百姓來吃糧,十天之內得到精兵二十餘萬人,武安、永安、義陽、弋陽、齊郡都相繼投降了李密。

竇建德、朱粲等人也派遣使者依附李密。李密封朱粲為揚州總管、鄧公,與竇建德兄弟相稱。

泰山道士徐洪客向李密獻書道:“大批的人馬長久地聚在一起,恐怕糧盡人散,出師時間長了,就會厭戰,那樣就難以取勝獲得成功,魏公不如乘著有進取的時機,憑藉著軍隊的銳氣,沿運河南下,直取江都擒拿獨夫楊廣,以此號令天下?”

李密認為徐洪客的建議很有運見,寫信召他來,但卻沒有采納徐洪客的意見。原因還是如他拒絕勸他入關中的柴孝和一樣,他並不能在洛陽尚未攻佔的情況下,冒險去攻取其他地方。

道士徐洪客得知李密的恢復後竟,並未前去投靠李密,離開泰山雲遊去了。

李密得知徐洪客竟雲遊不來後,心中很不高興,向帳中一位同樣身穿道袍的人問:“玄成,你說徐洪客為何棄我而去?”

這位身穿道袍的人,姓魏名徵字玄成,是河北鉅鹿人,年輕時孤苦貧窮,但喜好讀書,抱有大志,為人性情放浪不經營謀生之業。一開始作過道士,因此喜穿道服,後被武陽郡丞元寶藏召他掌管書籍。

今年八月,元寶藏舉郡投降李密,被李密封為上柱國、武陽公。元寶藏於是派魏徵寫信向李密緻謝,李密喜歡魏徵的文辭,因此就將他召來,為元帥府文學參軍,掌管記室。

魏徵這時聽聞李密的詢問後,站起身來答道:“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