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被李淵罷免了官職。不過與原本的歷史相比,其中的人物少了劉文靜與劉弘基,他們兩個都被李隱給要走了,並未參與高之戰。
李淵為了挽回因高戰敗所帶來的頹勢與危機,在詔李隱回長安的同時,還遣使入涼州,向李軌承諾可以與他共謀隴右,並稱呼李軌為從弟。
李軌大為欣喜,他自稱大涼王后,也是自稱先祖乃十六國時期西涼開國之主李的後代,但很多人都是知道,李淵這一支才是正宗,而且是可以考據的,李軌這明顯是牽強附會。
但現在李淵既稱李軌為從弟,那自然也是承認他為李之後了。
於是李軌立即遣其弟李懋入長安入貢,李淵以李懋為大將軍,冊拜李軌為涼州總管,封涼王,總算是將李軌給穩住了,稍微的減輕了一些長安面臨的壓力。
李隱回到長安後,帶著郭子政面見了李淵,李淵大喜,拜郭子和為靈州總管,並將這事大肆宣揚,因為郭子和是依附突厥的一方諸侯,便說突厥將南下幫助李唐對抗薛舉。
薛舉大軍原本朝中長安攻城略地而來,得知這個訊息後,有所顧忌,遂停兵觀望,讓唐朝高官百姓都稍微的鬆了一口氣。
李隱到達長安後的第三日,李淵再次舉行大朝會,與百官商議對付薛舉的辦法。
李世民出列請戰,讓李淵給他一個一雪前恥的機會,為此,他願意立下軍令狀,不成功,便成仁!
李世民自有屬於他的榮譽與驕傲,他是萬萬無法接受高戰敗這件事的,他定要為自己雪洗這個恥辱。
在原本的歷史上,李淵最後給了李世民一雪前恥的機會,讓他再次帶兵迎戰西秦,李世民也最終證明了自己,一舉將西秦滅掉,為大唐攻佔了極為重要的隴右之地。
然而,此時李淵面對李世民的請戰,卻露出了猶豫的神情,他最終將目光看向了李世民身邊的李隱。
李世民似是看出了李淵之意,立即向李隱道:“二哥,這次你無論如何得讓著我才是!”
李隱笑道:“我並不與你爭就是,不過最後還是得讓父皇來做主吧!”
李世民於是神情熱切的看向李淵,李淵仍未能做出決定,看向了裴寂等人,“眾卿家以為如何啊?”
朝堂上的眾位高官大臣,在聽了李淵的詢問後,都是一陣沉默。
最後還是裴寂出列道:“回陛下,依臣看來,這一次還是讓晉王帶兵前去抵抗薛舉吧!”
李隱與裴寂一直都是不對付的兩個人,包括李淵、李世民在內的所有人,都沒想到他會在這時推薦李隱掛帥。
裴寂舉薦李隱掛帥,無非是處於自身利益的考慮。
以大唐現在的實力與形勢,已不能再敗,若是此次再敗的話,定會人心離散,到時長安也只怕會被薛舉所有了,畢竟長安城牆雖固,但城門卻可從裡面開啟。
而裴寂此時在大唐中,已是位極人臣,尊榮無比,他若投降了薛舉,或許可免一死,卻肯定是難保現在的權勢與地位了。
所以,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裴寂才會不願讓李淵冒險再讓李世民掛帥,轉而選擇自十六歲就開始帶兵征戰,而且是戰無不勝,從無敗績的晉王李隱。
第188章 大婚
李世民在裴寂力薦李隱掛帥之時,原本高昂的戰鬥熱情瞬間被澆滅了大半,李淵又問道:“其他愛卿以為如何?”
朝堂上的百官都齊聲道:“請晉王掛帥出征!”
李世民聽後,不由的後退了幾步,神色一陣頹然。
李淵沉吟一會後,終於做出了決定:“秦王大病尚未痊癒,實在不宜再行出征,應當好好靜養才是,此次迎戰薛舉,就讓晉王掛帥吧!”
李隱立即接令道:“兒臣定不負父皇所託,平定薛舉,還我大唐安寧!”
李淵點了點頭,他雖一直對李隱稍有防範,不過都是為君者的用人之道,對李隱的帶兵能力,他還是有著相當大的信心的。
朝會散去後,李世民有些失神的看著李隱的背影,心中忽然升起了已些怨恨之情,若是沒有李隱這麼一個從未有過敗績的人,李淵和朝堂百官,定會繼續寄希望於他戰勝薛舉的,然而因為李隱的存在,使得李世民再無機會一雪前恥了。
李隱剛走出朝會的宮殿,便被一個小太監追上,“晉王,陛下有請。”
李隱便即轉身,跟著小太監往仁德殿走去,那裡是李淵私下接見王公大臣的地方。
見過李淵後,父子兩人傾談了一會,李淵有些不放心的向李隱問:“吾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