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心骨,不然怎麼能如此冷靜?
張忠找到兒子和兒媳婦的時候,兩個人剛把一份計劃給寫出來。王鵑寫的是押糧的,張小寶寫的是當地治理。
“小寶,這份聖旨你可知道?”張忠心中的氣不小,一進門,看到兩個人就對張小寶沉著臉問道。
“知道,畢爺爺不讓說,而且說了也沒用,想不來難道就能不來?爹,您別操心這個事情,都安排好了,孩兒這有一份經濟建設的計劃書,您看看,孩兒與鵑鵑一段時間內不能陪在家人身邊了,得跟到前面去,爹,您照著做就行,不用怕出事兒。”
張小寶看到聖旨的一刻就知道出發的時候到了,他和王鵑必須要跟過去,不然在沒有通訊條件的情況下,戰場形勢變化莫測,很容易出事情。把手上的計劃書給父親遞了過去。
啪的一聲,張忠生氣地把計劃書給拍到地上,指著張小寶說道:“你,你,你竟然連這麼大的事情都不與我們商量,你,你要氣死我不成?打仗的事情,你當花點錢便可以?與治理地方一樣容易?你讓我……你,哎~!”
張忠說著說著,突然嘆息了一聲,他自己反應過來了,兒子、兒媳婦說與不說結果都是一樣,皇上讓你來這邊做事情,不來行麼?兩家人就算是提前知道了,又能做什麼?最後還是落在兒子、兒媳婦身上。
結果兒子撿起來的計劃書,張忠皺著眉頭問道:“我兒啊,就在翼州待著指揮,不去不行嗎?刀槍無眼啊。”…;
張小寶搖了搖頭“爹,不去怎麼指揮?此次出兵只有一萬五千人,分十五個加強營,劍南道出動五營,其餘十營從山南西道而來,人太少了,必須是突擊,贏了一切好說,輸了若是有一點點後勤上的事情,那責任就得擔下來。
別說是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就算是身為大唐一員,也得去打。望江死難的百姓還等著呢,這是民心和尊嚴的問題,讓人欺負了不還手,下次人家還欺負你。
何況孩兒和鵑鵑只負責後勤,不到前面與人拼殺,也不出境,最遠也是到邊境的地方尋安穩處躲起來,誰會把目標放在兩個孩子身上?”
張小寶說這話的時候非常感謝這個時代,別說是武人,就是文人也尚武成風,生活在這個時代舒服多了,根本就不存在被人欺負了而不敢還手的事情,你殺我一人,我屠你一村,不然高麗和日本能稱臣?
張忠也被兒子的話說的熱血澎湃,平時他沒少舞舞劍,練練弓,再想到兒子和兒媳婦又不衝到最前面,也放心不少。
“我兒啊,既然如此,那就去吧,切記,小心再小心。零號隊的人帶去,爹把其他護苗隊的人也抓緊時間訓練,缺人也能湊合著頂上,記得多帶內院,爹等你們給望江百姓報仇歸來。”
張忠壓下心中的不捨,拍拍兒子的肩膀說道。
這一刻張小寶突然有了一種莫名的興奮,就好象自己曾經失去了依靠一個人尋找道路時候一樣,不害怕,更多的是充滿了信心,與對未來的期待。
******
張忠換過一身衣服,帶著兒子和兒媳婦一同到河邊去見郭圖。隊伍不小,五十六個護苗隊的人還有三十個內院的人,以及從李珣這裡借到的二百護衛,加上其他閒人,用了一個多時辰就見到了大將軍郭圖。
張忠名義上是這次事情的負責人,自然由他去與郭圖說話,張小寶和王鵑則在一旁陪同。
郭圖看上去四十來歲,鬍子不短,連腮到耳,與張小寶和王鵑想象中的儒將靠不上邊,說話也是直來直去,對張忠沒有任何恭敬的意思,聽起來就好象是對張忠不停地質問,問他有沒有準備好糧草。
張忠也不和對方至氣,大略地答上幾句,見面會就算完畢,郭圖傲氣凜然地帶著隊伍匆匆而去。
隊伍又開始往回返,只不過張小寶和王鵑帶一眾人留了下來,看了看離開的隊伍,招呼一聲,於後面跟上。
******
“我就想不明白,劍南道的人不派,為什麼非派山南西道的人過來,別看挨著,對氣候也未必能熟悉。”
張小寶騎在騾子上面往前走的時候嘟囔。
“錢多燒的,練兵唄,這裡的邊軍出動自然會輕鬆,可別處的兵不練練也不行,我估計李隆基這是有想法了,準備玩玩大的,要說起來,也有咱們的責任,誰讓咱們把地方治理的太好呢,尤其是很多民生方面的技術送出去了。
要是沒有那些技術,李隆基還在為百姓的日子發愁,現在他輕鬆了,任何一個當權者。在知道經濟能發展起來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