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力士回了李隆基一個明白的神色。站在那裡開始琢磨。
他知道,最好的人選不是從地方上一點點積累經驗幹出來的,也不是科舉出身,而是張王兩家曾經資助過,或者是教導過的人,最好的當然是從蒹葭書院出來的科舉人才,那裡考上的人,可以隨便安排。
讓修史就修史,讓到地方做事兒就到地方做事兒,從來就不出岔子,因為這部分人想考科舉。提前一年就要向書院申報,書院會專門出題,一年的時間必須合格才允許考科舉,不然的話,就算你有本事,可以在別的地方弄到舉人的名額,也別指望過了科舉考試。
凡是從蒹葭書院出來的,各頂各的厲害,那考題也聽說了,每年都不同,有的是把你派出去當一個主簿,縣丞和縣令是一夥的,你提出來的好主意全被壓下,問你怎麼辦。
有的則是給你安排到容易發大水的地方,你當縣令,下面的官員不配合你,州中和朝廷不給你撥錢,你怎樣能夠把水患的災害降到最低。
所有的考題,不會讓你親自過去,但會給你地圖,並且安排人把考題中所涉及到的人員完善,就是你當縣令,在考核的這一年,就好象真的如縣令一般,有其他人配合你,或不配合你,充當配角。
那難度比起現實來絕對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甚至還有刁民鬧事,地方鄉紳獨大,能接受這樣的考核,並且挺過來的人,豈是易與之輩?
這樣的人用起來真的舒服,在某個地方艱難的時候,把他們派過去當官,那就省了一份心,但所有張王兩家到過的地方,除了三水縣。別處就不能安排,不然的話那還了得了。
真讓他們合在一起,那真是風從虎、雲從龍,無論如何都得壓住了。
高力士心中想著的時候,朝堂上已經吵開了,有的人說這六個人都可以,隨便選出三個就行,有的人則是專門挑了三個出來。…;
還有的則是把六個人一一否定,沒一個可以的。
此時張說還沒出聲,還不到他親自站出來的時候,自然有自己人幫忙。
吵啊吵的,時間就這樣悄然離去,李隆基也不著急,讓人送來茶水,自己坐在那裡喝上了,禮部的官員看到皇上喝茶,同樣是選擇性失明瞭,隨著日頭的升高,可是越來越熱了,萬一皇上身體承受不住暈過去怎麼辦?喝就喝點吧。
李隆基看著熱鬧,準備一會兒再吃點什麼,把早朝延長,聽著下面人各自的藉口,覺得很有意思,示意高力士到近前,對其說道:
“力士,你說派三個蒹葭書院考上來的人過去怎樣?哦,不用三個,一個足矣,蒹葭書院考核之嚴比科舉更勝。”
高力士很想點頭答應,如果派去三個書院的人,那小寶和鵑鵑就省心多了,但不行啊,只能回道:“陛下,臣認為不妥,蒹葭書院的人應該放到更需要他們的地方,新蔡縣旁邊有小寶和鵑鵑坐鎮,根本不用擔心別人做差了。
何況,即便是派去的官員做不好,小寶與鵑鵑也有辦法對付,當初交給他們收拾的何一偉,如今不僅僅沒有出差,還學了很多的東西,不貪不佔,一心為民,這都是小寶和鵑鵑的教導。”
李隆基不著急也正是因為如此,他還真不相信了,派出去三個地方官,能夠在不聽話的時候躲過小寶和鵑鵑的手段,真有那樣的人,該給更好的位置。
聽過高力士的話,對其同樣非常滿意,不幫自己的義子撈好處,忠啊,微微點下頭,說道:“不如責令張忠在洛陽也建個書院,可以從集賢院中找人去教。”
“臣覺得洛陽不成,不如在萬年縣中建書院,到時張忠來京城,那裡就可以有人管了。”高力士提議道。
兩個人就在下面的人吵得不可開交的時候說起了別的事兒。
等著一君一臣說的差不多的時候,下面的張說終於是說話了。
“臣以為,應當高官低配,縣令之位臣推薦殿中監,崔日知。”……,
第三百二十章 人生命運已更改
張說的話音一落。朝堂上突然肅靜了,眾官員看向張說的眼神有所不同。
崔日知現在可是從三品的官,張說就要給弄到地方去當從六品的,這一下子就降了一大截,真算起來的話,從三品,正四品上,正四品下,從四品上……。排到從六品下,那得落多少?
而且還是由京官變地方官,俸祿什麼的都會跟著變。
但再仔細想想,殿中監,確實太閒了點,沒什麼實權,不如到地方轉一圈再上來,得一個好位置。
若